HI!欢迎光临车讯网
移动应用购车计算 车型对比订阅车之讯
当前位置:车讯网 > 资讯 > 业界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万钢:纯电驱动的转型是战略发展的机遇

2012年09月02日 00:37 来源:车讯网 作者:王明霞 我要评论()

  女士们、先生们,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全球的经济低迷,正在艰难地恢复。与此同时,各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科技创新正在有力地推动着产业变革,就像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一样,经济转型与汽车产业的变革。

  前不久刚刚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明确地指出,要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我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同时,部署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和整改措施。上个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兴产业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关部门联动配合先后公布了十二五期间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技术标准、能源设施、财税支持规划政策,共同形成了合力推动我国汽车转型升级的新态势。

  未来几年是全球汽车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电动汽车的社会化前景光明,但也是道路曲折,我国的汽车产业转型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形势下需要我们的电池、电机、能源材料相关产业在开放合作的环境中共同努力应对挑战。我刚才看了一下今天发表的论文,我觉得这是一个开放的全球高水平的大会,这些论文提的观点,我觉得是大家的共同努力。在新能源发展的方面,我想以下五个方面需要我们共同关注。

  第一,坚持正确的技术路线,加强新能源汽车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在制订十二五,记得前年下半年的时候就开始了,十二五电动汽车科技发展专项时期,总体专家组和企业研究人员,调研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现状和国际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主要以电机提供驱动功率的纯电驱动的战略取向,明确了以插电征程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以电池、电机电控关键技术,三大技术平台形成了三纵三横的技术路线。经过了产业界半年多的研究和论证,这条技术路线被全行业普遍认可,纯电驱动发展战略,被国务院颁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定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

  十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正确的选择技术路线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在新能源汽车的创新实践中,纯电驱动的战略取向要一以贯之,长期坚持。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中,把常规混合动力列入节能汽车的范畴并给以重点支持,它表明了我们十多年来在混合动力,在电池电机的关键技术上所做的努力进入了汽车产业的发展。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还要继续地坚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过渡与转型并行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总体原则。

  二是,要建立和完善电动汽车技术的创新链和产业链,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推进的深度结合,协同发展的取向。为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精神,在电动汽车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更加明确了企业是技术创新的决策,研发投入和科研组织以及成果成果转化的应用的主体。同时要加强协同创新,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基础研究前沿探索共性技术研发中的重要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对于汽车产业来说,纯电驱动的转型是战略发展的机遇。我们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电池电机电控和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融合了电力、电子、电化学、材料学等大量新的知识,带动了部件系统和制造技术的创新,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基础设施等将更新和延长我们的产业链。创新的方法生产组织、运行模式、以至于汽车产业运行结构都会发生重要的变化,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胸怀,支持和吸纳那些从事新兴研发生产的后来者。纵观历史,在产业变革的时期,后来者中不乏引领潮流的创新者,我们要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同等条件下的有序竞争,后来居上。

  三是建立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机制,加大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服务的力度。新能源汽车涉及众多的新技术新部件,实验测试的需求十分旺盛。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和有条件的企业都要加强科学仪器、检测设备实验平台的开放共享。国家要支持技术优势单位和技术转移和研发服务的能力建设,我们要主动地培育和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要支持并建立技术创新成果供需对接信息交流的沟通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大型仪器设备科学数据和文件资料,以及国家财政经费支持的科研活动所获得的信息资料,都应该向企业、向社会开放,积极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服务。

  在这里我也要祝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新址落成。多年以来他们为全行业的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检测服务创新做了大量的贡献,我们祝贺他们新址的建成,并且更希望他们能够为我们全行业的技术进步,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快速搜车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