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光临车讯网
移动应用购车计算 车型对比订阅车之讯
当前位置:车讯网 > 滚动新闻 > 正文

北京车展特刊:极客之车 极客改变着世界

2012年04月25日 01:59 来源:商业价值 作者:王伟 我要评论()

  产业链

  当然,上述这些还不够,汽车产业将迎来一位产品之神(此前人们喜欢把给汽车产业带来革新的人称为产品经理背景的CEO,乔布斯很适合担当这一角色),整个产业格局和产业价值链都将重构。参考iPod、iPhone和iPad,从一个小小的个人随身设备开始,偷偷地将PC产业的核心换走(微软-英特尔联盟瓦解),这件事发生在汽车业,就是从一个小小的个人代步工具开始,偷偷换掉传统汽车业的动力系统——石油-内燃机联盟,换之以电力-电机系统-智能交互系统。

  iPod诞生的时候,Mp3播放器产品的其他地方没那么复杂,连中国深圳的小作坊都能在周边地区配齐所有零部件生产一个自己贴牌的Mp3出来,这说明它的制造工艺、供应链已经完全没有门槛,已经是一个充分竞争到了利润微薄的产业。iPod应用先进的触控技术,给人们焕然一新的操作体验,然后借助电脑厂商的采购优势,增大硬盘容量,让你能存更多音乐,立即将最有购买力的一部分用户抢走。

  Scooter从其他交通工具厂商抢高端用户可以复制这种策略,首先应用最新的操控技术,利用平板电脑和Macbook Air积累的电池和电源管理技术,让Scooter比市场上同类产品有更长的续航时间。同时,苹果作为大公司一定会考虑Scooter的安全性,可能会从物理上和软件上两方面来解决。

  暂时不存在充电障碍问题,因为Scooter可以小到放在客厅里充电,在车库里更不显得占地方。但Scooter主打短距离交通工具市场,以苹果和美国各州政府的关系,特别其总部所在地加州,一定会借助政府的支持建立充电站,为未来的颠覆传统轿车的电动汽车铺路。像iPhone推出Facetime架空电信运营商一样,Scooter会满足人们随时随地充电的需要,从而架空电网运营商。苹果甚至有可能直接和星巴克、麦当劳这样的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使之成为 Scooter的充电站。

  电动汽车领域早期引人注目的两个厂商,Tesla和Better Place——一家走高端消费小众市场路线,一家走地域运营商路线,苹果都会借鉴,早期相对高端是苹果的品质和铁杆粉丝群决定的;后期成为运营商,是其全球管理能力对商业规模化的要求决定的。先期苹果会把总部所在地帕洛阿图变成它的试验场,这座城市将满大街都是苹果的电动车,停在盲人停车位的那辆是乔布斯的。

  苹果会将自己定位成研发和设计电动车的公司,乔布斯钟情欧洲的设计,他自己的座驾就是奔驰和保时捷,他会把欧洲最好的工业设计师挖到苹果总部来上班。他会把制造和带危险性和污染性的电池原料生产外包到中国,电机和电控系统和一些汽车电子的精密零配件,则交给这方面最擅长的日本人去生产。苹果可能会用手中的千亿美元现金投资成立一家汽车信贷公司。

  最后,苹果造车还比那时候可能再次陷入破产边缘的三大汽车巨头有更大的优势,即苹果依然不提供员工养老金计划,如果不好好干被解雇就连退休生活都无法保证,只有跟着苹果不断创新,没有退路。

  当汽车遇见IT

  汽车制造一直是制造业的集大成者,并且一直保持着自我创新,然而发展到今天汽车的创新将会与IT发生必然联系,当汽车遇见IT将会带来怎样的改变?或许会是颠覆产业链的。

  汽车是交通工具,相信以往不会有人质疑这个判断,但是当IT与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并且将会对汽车工业造成深远的影响时,或许汽车就不再单纯是个交通工具,而是具备运算与通信能力的终端。

  为什么汽车工业遇见的一定是IT?看看科幻电影吧:里面的主人公总会拥有一台独特的座驾,而这个座驾的功能早就已经超出一部车的范畴,而是一个最大号的智能终端,一台可以交流的拥有人工智能的半机器人,抑或是一部人体的多媒体外设。

  科幻电影的刻画多少反映了人类对于汽车的渴求与想象早就超越了“交通工具”这一范畴,如果汽车厂商不关心如何把车制造的更为智能,那么机会或许只能留给谷歌、苹果,甚至是Facebook了。

  事实上,他们已经在蠢蠢欲动了:2010年初谷歌开始着手研发无人驾驶汽车,那时候所有人都觉得这不过是个噱头罢了,但到了2012年3月这部车居然拿到牌照获准上路了,并测试行驶了16万公里,虽然事情发生在美国的内华达州,但是应该引起全球汽车厂商注意的是,尽管发动机也很重要,可消费者的眼球已经不会仅仅被发动机吸引了。

  无独有偶,在今年2月美国大名鼎鼎的科技期刊《wired》也把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搬上了封面。只不过这一次出现了汽车厂商的身影,或许是嗅到了来自IT公司的威胁,德国大众与斯坦福大学(注意,这是一所位于硅谷并且与现代IT技术有着深厚渊源的大学)合作开发了这款名为“Junior”无人驾驶汽车。

  这是一件足以触动产业链上所有人神经的事情。

  首先是老搭档wintel(微软和英特尔)代表的芯片厂商和操作系统厂商,在PC出货不断萎缩的今天,他们终于可以将自己的产品安装进汽车了;紧接着是诸如IBM这类IT解决方案供应商也会不遗余力地打造专属于汽车厂商的方案;而最贴近消费者的一层无非是对无人驾驶汽车极为积极的谷歌,作为应用提供商,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不仅仅让消费者在PC和其他计算终端上依赖他们的服务,这种依赖还要延伸到汽车上。当然,如果你愿意想远一点的话,在社交无孔不入的今天,facebook也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相关关键词: 极客 - - 开放源代码 - 运动倡导者 - 黑客文化 - 埃里克·雷蒙德 - geek
责任编辑:李晓红

快速搜车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