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4月24日 14:54 | 来源:车讯网 | 作者:车讯网 | 我要评论() |
【车讯网 报道】2012北京国际车展将于2012年4月23日-5月2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和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静安庄)老馆隆重举行。车讯网将以“决战紫禁城”为主题全程24小时进行报道,同时邀请车企高层、行业专家、经销商、零部件供应商等进行高端访谈。以下是经济日报社产经部副主任李铁铮老师做客车讯网直播间的访谈实录。
车讯网专访经济日报社产经部副主任李铁铮老师
主持人:广大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有请到了经济日报社产经部副主任李铁铮老师,今天请李老师谈一下这次车展的情况。李老师也是去了很多的展馆,过去对汽车行业有很多的报道,您看的各个车型和展馆,您的大概感想是什么样的?
李铁铮:我感觉这次北京车展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规模超过历届,可以说是超过中国举行的历届,这次参展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法兰克福是最大的车展,这次比它还略多一点,而且参加的厂商,跨国公司几乎国内品牌无一遗漏的过来了,这一点充分表明了中国市场市场对世界汽车厂商的吸引力。而且据我了解,跨国公司的老总,比如说丰田张楠、奔驰的蔡澈,雪铁龙的老总、标致的老总,很多老总都到了现场。这就充分的说明了中国汽车市场对跨国汽车公司的吸引力。而且昨天,这个车展上有一千多款车展出,而且有120来款的新车发布,这个也是创造了可以说是历史新的高度。
主持人:您所看到的车型里面,真正意义上全球首发车,有没有印象深刻的?
李铁铮:印象深刻倒是谈不上,这次首发车型主要是概念车,这一点是一个不足,概念车是未来的车型,不是现实的车型,但是真正量产车的首发目前没有,这个是我们打了一个问号,而且有些首发车型,像A6等等,它们都是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属于中国版。这样看起来,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跨国公司为中国市场考虑到中国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它在量产车型上一般为中国消费者要量身订作,要增加一些中国的需求元素,投其所好。这倒是说明中国市场一个消费者的主导地位。
主持人:从这次车展本身来看,您觉得如果跟过去的11届相比,这次是第12届,相对来讲,您觉得这次比之前进步在哪?不足在哪?
李铁铮:我觉得进步主要是规模,规模上去了、档次上去了,比如说三大品牌,奔驰、宝马和奥迪,他们展位的布置跟其他北美车展、日内瓦车展等都一样的。国内一些展位布局也非常国际化了,这个就说明北京车展地位在提高,国际化水准在提高,这是一个我觉得跟前期一个明显区别。昨天媒体就一万多个记者,人潮涌动,这在任何国家看不到的,这说明中国汽车市场多少的火,偶尔听一些跨国公司汽车老板说吓人,这种热。
如果说不足的话,我觉得北京和上海、广州,甚至成都车展相比,显得组织上有点混乱,就是不够人性化,因为已经举办好几届,应该有一些经验了,但是周边的设施没有跟上,而且通行、进场、出馆,包括餐饮都极为不方便。这个我十分的不理解,难道我们作为首都,比人家水平低吗?
主持人:上海车展他们排队领记者证的时候,前面排队的一般不会超过五个人,但是北京排队需要几个小时。
李铁铮:北京车展这方面确实亟待提高,不要简单的管理,比如出口放在3,入口放在5,拿东西区隔,这种简单管理很容易,但是细致的、人性化的管理,给人以方便的管理是需要动一些脑子和水准的,我觉得这方面亟待加强。如果这样下去的话,昨天也有很多媒体人和参观人的反映,馆内的温度也很高,这么下去的话,我觉得我们要落后于上海和广州车展。
主持人:前面我们谈了一些车展的情况,接下来谈一下车型。您前面讲到新的车型很多,不管是概念车,还是全球首发车,还是全球热门的车型都在车展展出了,你觉得给您印象最深的车型是哪款?
李铁铮:因为我关注的角度可能和有些车迷关注的角度不一样,他们盯着路虎这些高技术、高品牌的车型,因为我是报道员,我比较关心自主品牌,我感觉自主品牌,比如说荣威的950、大红旗,还有东风系列品牌。我提出这么一个观念,我观察到资助品牌在拼命往中端、中高端进取,因为它长期被挤压在低端品牌。
主持人:而且我们这次看到一汽的展馆,都是全新系列的,上汽有三系、五系、九系。
李铁铮:自主品牌都在往中高端奋进,你抢我的市场,我也要尽量的攀升,往高端的市场争夺。我比较关心这个,包括吉利全球性的发布都说明自主品牌在不断的向中高端积极的进去。当然,到底这个路程上结果怎么样?它们在这个路程上在努力,从这次车展我们实实在在的看到了,我这次看到长安雪铁龙标志DS系列车,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主持人:具体来讲呢?
李铁铮:具体来讲,它的设计不是纯汽车工程师设计的,它是工程师跟雕塑家设计的,据我了解,法国雪铁龙它的设计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它往往一些设计人员不看车的照片,他从他的艺术领域考虑车的设计,所以它的线条非常有特点。
主持人:我理解,从设计角度有跨界?
李铁铮:有,设计也好,而且它当年在进中国的时候留给人们的印象就是富康毕加索这种档次车的印象,它现在也急于改变,其实毕加索系列在欧洲市场跟奥迪相同的。
主持人:雪铁龙的历史非常辉煌。
李铁铮:它有90年的历史,看样子在中国市场要发力。
主持人:要复兴。
李铁铮:复兴这个词很好,奔驰、宝马他们仍然是很强的,包括丰田,他们的阵容强大,这次车展有很多亮点。我比较关注自主品牌,从我们自己的报道角度来观察。
主持人:最后,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跟您请教一下,就是关于汽车市场这方面。您观察了几十年,从入市以后到爆发,现在整个汽车销量将近两千万,十多年时间翻了十倍。2011年汽车市场明显的放缓了,去年的增长不太乐观,而且已经到了个数,从今年一季度我们来看,有些市场开始下滑。对汽车市场来看,您个人觉得对未来发展持一个什么样的观点,以及你觉得目前汽车市场面临的不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李铁铮:我觉得汽车市场虽然从去年开始是个位数的增长,从火爆跌入平缓,但是我觉得这才是正常。
主持人:回归了?
李铁铮:对,前几年这种火热,这种急速增长,实际上也带来一些问题,虽然销量上去了,但是产品结构,售后服务,技术的改进也带来一些问题。技术老化,来不及开发在新技术上动脑筋,因为什么都好卖,何必呢。我们现在这种情况是在一个很大的量上,过去技术很低,增长的百分比很高,可是现在基数很高了,增长一点也不得了。中国依然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仍然可以称之为世界上发展最后的市场。
主持人:而且在这个基础上,增长三五个百分点就是很惊人的量。
李铁铮:而且这个趋势,很多业内人和专家都做了预测,起码能够维持十到十五年,没有问题。
主持人:就是有稳定的增长。
李铁铮:我们的市场太大了,我们千人拥有量才四五十,还有广大的三线、四线都有潜在的需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地方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潜在的需求,不得了,没有问题。
而且放缓之后有一个好处,现在我们品牌太多,光自主品牌100多个,太杂,汽车厂商众多,这是不行的。像日本就是很少的汽车品牌,德国也是,放慢速度以后就可能产生结构调整,优胜劣汰,重组。这样有利于汽车工业的良性循环、良性发展。
另外,重新调整,形成更大的竞争力,现在尤其自主品牌为什么这么弱?太散了,小而散,所以说速度放缓了,它就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调整,市场有这个条件进行重组,优胜劣汰。
主持人:好,最后非常感谢李老师,也感谢各位网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