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光临车讯网
移动应用购车计算 车型对比订阅车之讯
当前位置:车讯网 > 资讯 > 业界 > 行业新闻 > 正文

李万里:全球化背景下汽车产业如何健康发展

2012年04月22日 11:00 来源:车讯网 作者:王明霞 我要评论()

  【车讯网 报道】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入世十年,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汽车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为总结入世十年来的发展成就,展望未来十年中国汽车工业,“2012中国汽车论坛”于4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李万里副巡视员在现场进行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演讲:

  主持人 王旭东:入世十年,中国确实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开放大国,除了有开放的姿态还有中国经济所带来的驱动力之外,来自政府层面的汽车政策引领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接下来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李万里副巡视员做“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演讲,来,有请李万里先生。

  李万里:尊敬的各位代表,尊敬的各位远道而来的国际同仁,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是工信部产业政策司的副巡视员,我来做个发言。

  在中国加入WTO十年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在全球背景下,汽车产业应该如何健康发展的问题,成为中国政府、中国汽车产业和中国各汽车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从金融危机到欧债危机,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但也有积极迹象。

  全球汽车的保有量经过长期徘徊之后,于2010年首次突破了10亿辆,在2011年3%的稳步增长,2010年又以5%的增速回升,并且一举突破11万保有量。全球汽车的产销量在7000万辆的水平也是经过长期徘徊后,于2011年首次突破8000万,其增长量虽然跟不上保有量的稳定,但其增长幅度一直保持在3%到6%。

  2008、2009两年由于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使得全球汽车产量出现负增长,尤其是2009年,负增长的数值达到12%,但是也在2010年又出现了产销的强烈反弹,并且反弹的数值是以26的增幅,一举从6000多万辆,直逼7800万辆的产销量,2011年全球的产销量虽然只有3.2%,但是这一年终于突破了产销8000万辆这样一个水平。

  在这其中,中国的汽车产业对于世界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的贡献率是最大的,美国在2011年的产销量也开始出现10%以上的增长,欧洲地区的增幅虽然在下降,但仍然保持正增长的态势。日本从去年的全球情况看是下降的,但是从第四季度开始迅速反弹回升,金砖国家的俄罗斯产销总量虽然不大,但增幅超过了40%;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也有不俗的表现。

  从国内情况看,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增长,我们近几年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在汽车产业方面也有明显的表现,一个是最具优势的人口红利,由于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日益面临着巨大压力。

  二,最令人羡慕的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力,也一直处于有效供给不足,到现在一线城市出现车满为患的现象。

  三,中国经济发展三架马车的出口红利,现在看来越来越受到国际贸易保护的种种阻力,因此国家在推进的一系列文件里,确定了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技术升级的这样一个战略,应该成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战略、主要政策和主要任务。

  在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出现较大变化的时候,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对2011年中国汽车行业走势的基本判断,我们在去年的6月份、7月间呢,对这个汽车行业产销出现下行情况的时候做出了如下判断,我们这个判断大概是四点。

  一,这种下行是在振兴规划有关政策靠拢,出现产销下行的趋势应该是符合政策预期;

  二,在刚性需求的支撑下,下行的趋势我认为仍然是可以控制的;

  三,盲目扩能的投资冲动,主要来自地方政府;

  四,处于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零部件企业和汽车销售企业资金链紧张,应该是政策关注和引导的方向。

  这是到了去年2011年年底,汽车销量增量到了从未有过的低增长之下,我们依然坚持以上的判断,对今后一个时期市场预测的基本判断,现在存在着较为乐观和不十分乐观的两种意见,较为乐观的意见,将欧美日的发展轨迹,与中国状况发展比较,从市场需求出发,用千人保有量指标进行分析,然后按照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市场需求,中国汽车市场应从目前的千人保有量水平,至少要提高到欧洲千人保有量四五百辆的情况,产销量规模不断提升,近几年产销量应该持续维持在10%甚至以上。

  那么预期在不久将来,将达到年产量2000万台,保有量有望超过3亿这样一个规模。从已经工业化的欧美日情况相比,从长期的角度上来看,我认为这一趋势呢肯定是对的。

  不十分乐观的观点认为,汽车发展模式已从解决产业内部结构矛盾,转向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局面。应该说2008年出现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可以成为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也本人也比较倾向于这样一个观点。

  改革开放初期到金融危机前,我们主要解决了汽车产业内部的结构性的矛盾,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汽车产业不能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供给,成为约束国家发展的短板,因此国家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即通过引进技术、合作的方式,加大中央和地方的建设和布局,加强零部件的建设,加快引进技术的国产化进程等等措施的引导,使得建国以来形成较为完整,但相对落后的工业化水平,得到迅速提升,逐步形成了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对适应且完备的体系。

  2000年初,中国汽车市场出现的井喷态势起,在将近十年中国汽车快速扩张过程中,国内形成的汽车生产能力,成为了向经济社会发展绝对的主力。汽车产业趁势而来,完成了从小到大发展历程,这一阶段汽车产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强烈的外部压力,能够取得显著成效,得益于一系列的产业政策的设计。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使得不十分显现的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矛盾,越来越与市场相适应。汽车产业同国家经济发展短板,成为长板的同时,也将能源、环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域转变为短板,结构性的主要矛盾从产业内部转移到产业外部,汽车产业发展模式也应从解决产业内部结构问题的同时,也要关注转变到,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内部结构性问题的同时,也要投入到更多的精力参与解决社会性的结构问题。

  对于汽车产业的评价指标,也应该从主要比较看重的增量和产能,转为一方面要继续关注提供有效供给的同时,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参与解决能源环境、资源、交通设施等短板,不解决三个短板问题,汽车产业就不具备持续发展的可能,但是单凭汽车产业自身的努力也不可能找到根本性解决方案。

  一,能源,能源瓶颈的巨大压力,使得我们在十多年前就开始考虑,通过政策引导汽车节能问题,能源替代问题,以及用电力为替代的新能源解决方案。目前一系列政策和具体解决方案正在逐步提出和实施,并且提出并实施的乘用车燃料、电池,已经进入第三阶段目标。对商用车燃料的管理已经从2011年开始实施。

  在已推动的天然气和乙醇汽车的试点上,甲醇汽车的试点方案已经发布实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规划也于本月18号在国务院通过。

  就汽车产业而言,即使未来五年,汽车的产销总量仍处于2011年的这样一个低的水平上,解决能源问题任重而道远。

  近十年来汽车产业面临的环保压力日益突出,汽车排放标准从实施国一到实施国四,经过汽车产业和石化产业的艰苦奋斗,虽然在一些方面我们还认为不能尽如人意,但是我们基本上如期实现了各个阶段的目标。

  最近提出的PM2.5的指标,据北京市环保局检测,在城市大气污染总量当中,汽车对PM2.5贡献率大约20%,因此这将进一步加大汽车产业技术升级的压力。

  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越来越赶不上汽车市场的发展,若干年前城市道路上只有公交车和为数不多的公务车辆,曾几合时,全国各大城市的道路已经变成停车场,交通拥堵已经成为顽症,北京市实行限行限购,北京市的汽车产业链也受到损害。据说其他城市也在效仿。

  鉴于宏观层面的人口红利、市场红利,已经发生变化,面临能源、环境、基础设施的瓶颈,中国汽车产业将进入平稳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不是短期的,有的专家认为有可能要贯穿“十二五”规划实施阶段,汽车产业只有与社会经济发展形成和谐局面,才会具有可持续发展。

  如果上述判断是准确的,那么国内汽车市场今后一个时期,将从如何继续把汽车市场大举扩大,转变为在努力尽可能做大大饼的同时,要对大饼的分配方式重新定义,即汽车产业和汽车企业都应该考虑,单凭以往主要靠外援的发展方式还能坚持多久,是不是主要依靠实力增长去占有市场。对于宏观层面而言,这是一个期待已久的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刻,而对每个具体的企业成为不得不面对的历史任务。

  更为严峻的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无论是市场经济周期的调整变化规律,还是宏观调控的指向都是一致的,是一个两只手都要共同参与的一个新的局面。

  那么对于国内调整的任务而言,我们要做好自主品牌的建设,要加快节能与新能源的进程,要推动兼并充足的这个任务,要形成数个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在这样一个任务上。

  在对外合作方面,我们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要大力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一方面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一方面要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做好各方面充分准备,政府各部门已在探索从法律支持、金融、保险、准入和认证方面积极创造有利于引进来走出去的良好的环境,并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采取各种国际通行的方式进行并购、重组,以及海外市场的大胆尝试。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政府的职能还有待于不断完善,企业在初期表现也许还不够成熟,还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甚至要缴纳高额学费,但只有“走出去”才能成长,实现“走出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国汽车产业只有立于世界之林,才能实现从大到强的战略目标。

  各位代表,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为抵御外辱,用血肉筑成了我们新的长城,在加快产业调整,进一步实现“走出去”、“引进来”的过程当中,我们也要万众一心,闯出一条新的道路,前进,前进,前进进!

  主持人 王旭东:好!谢谢万里先生,谢谢您!非常感谢李万里先生的精彩演讲!大家都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我国重要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为中央和中国高层进行决策来提供重要的依据。

版权声明:本文系车讯网(chexun.com)独家稿件,版权为车讯网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车讯网带链接)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搜车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