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光临车讯网
移动应用购车计算 车型对比订阅车之讯
当前位置:车讯网 > 资讯 > 业界 > 人物访谈 > 正文

王晓明:寻求平衡优化我国汽车产业管理模式

2012年04月22日 01:34 来源:车讯网 作者:李晓红 我要评论()

  【车讯网 报道】4月21日,2012中国汽车论坛《全球化与中国汽车产业——入世十周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与展望》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王晓明博士做了《十年来汽车产业政策和管理体制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的主题演讲。

  他讲到,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管理体制发展形成的大国竞争优势,对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大发展,以及产业政策与WTO接轨,发挥了竞争机制的推动作用,鼓励性的消费政策,投资合作政策,能源环境安全政策,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政策,个以及相对集中的管理模式,推动和保障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汽车工业后起国家,发展模式有两个典型的代表:一是以韩国为代表的这种自主发展模式;另一种是以西班牙、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为代表的完全开放的模式。中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选择了一条可以用大国开放竞争模式加以概括,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在开放中充分利用培育自身的优势,通过自身的体制战略和政策的调整,使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转化成竞争优势,入世十年来,中国正是遵循这样一种模式,形成大国竞争优势。WTO是一个巨大的外部推动力,而开放竞争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入世十年,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发展最好的十年,有利于汽车产业发展的市场竞争机制初步建立,合资合作全面发展。民营企业异军突起,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品牌发展有了明显的进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入世之前,中国汽车消费政策整体上还是抑制性的,汽车消费环境很不宽松。具体表现在购买手续繁杂、税费过多、使用负担过重、金融和售后服务落实、二手车市场建设之后等,抑制性的汽车消费政策的形成,在中国有特殊的历史原因,是与传统体制下汽车消费模式相适应的。如商用车一直是汽车消费的主力,货车主要用途是作为生产资料而使用,轿车的消费主体主要是机关和事业单位。但是加入WTO之后,鼓励性的消费政策,使潜在的需求得以快速地释放,市场的规模爆发式地增长,进入了消费引领生产的良性循环。

  200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大部制改革呼声中成立,承担了汽车行业管理,汽车产业政策制定,行业准入条件,重大装备发展和规划,重大技术装备的国产化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等政策制定,汽车行业管理基本形成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实行行业综合管理,发改委实行投资审核,环保部、商务部依托各自职能共同参与管理的相对集中的多元化管理模式。

  目前来看,这一管理模式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但如何在行业管理的集中化与专业管理的分散化之间寻求平衡,处理好统一效能和全力制衡的关系,是优化我国汽车产业管理模式的关键。

版权声明:本文系车讯网(chexun.com)独家稿件,版权为车讯网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车讯网带链接)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搜车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