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订阅车之讯
当前位置:车讯网 > 资讯 > 业界 > 行业新闻 > 正文

大众中国策略解读(一) 收权以求利益最大化

2012年12月29日 02:00 来源:车讯网
作者: 金雪
我要评论(0)

  2012年4月,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文德恩与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签署意向书,计划将一汽-大众的合资企业合同延长25年。然而,签署续约意向书的三个月后,大众高调的通过德媒旧事重提,指控一汽至少正在模仿拷贝4项大众专利技术,其中就包括早已“平息”的“EA111发动机事件”。

  大众与一汽不和的种种消息中不难发现,似乎始终都是大众单方在自弹自唱,业界诸多观点认为,大众这样做的实质是想在新的续订合约中,将大众的股比提升。

  大众失策的是,一汽对此不买账,一没有顺坡上驴,公开与大众叫板。二没有认错妥协,以股比让出息事宁人。几番周折后,大众汽车宣布与一汽集团取得共识,争取提前延长双方将于2016年到期的合作协议。争夺股比一事也再无可商议空间。

  —对南欲占更多话语权

  再看上海大众。由于斯柯达还未在中国销售进口车,因此,进口车销售渠道和代理权一事也需大众与上海大众从长计议。在大众的收权计划中,除保时捷和奥迪外,其他品牌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中。

  此前宾利进口车权在大昌手中,宾利汽车负责销售与市场的董事斯图尔特明确表态,将继续与大昌行合作,不会将总代理权交回给大众。而后,经过多番“利诱”,宾利这块“难啃的骨头”也被大众拿下了,足见大众收权之决心。

  而在上海大众的这方面,大众能为进口车代理权所付出的也许更多。上海大众今年在新疆耗资20亿的第六工厂,想必也是大众开始“利诱”的一种方式。

  除此之外,南北大众历年来的“明争暗斗”,大众也算是个背后推手。就车型引入而言,捷达桑塔纳明锐速腾帕萨特迈腾、新宝来朗逸等等,南北大众大面积车型重叠使得“窝里斗”持续升级,两家合资公司暗中较劲的同时,大众纹丝不动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在大众在中国市场更深层次掘金的路上,高层人事调整中也足见“利益至上”导向。此前曾任大众中国大众汽车品牌市场营销总监的胡波,2011年离开大众转投捷豹路虎中国任执行副总裁。在捷豹路虎中国任职不到一年时间,大众又将胡波挖回,聘其为大众中国大众品牌进口车总经理。

  通过跳槽回归旧地还能升职的例子并不多。在捷豹路虎中国不到一年,胡波带领路虎在中国市场实现了54%的增长。这想必也是大众将胡波重金挖回的重要原因。

  大众汽车集团制定的目标是:到2018年,大众能超越通用和丰田成为全世界销量最大以及利润最高的汽车制造商,旗下各品牌年销量可达1000万辆。而在中国市场,大众计划其总产能达到400万辆,并将销售更多的车型。

  2018战略足见大众的野心,虽然看上去有些急功近利,但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大众通过收权谋求利益最大化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查看金雪更多文章>>

关键词: 大众 - 中国 - 策略 - 解读 - 收权 - 谋求 - 利益 - 最大化 - 汽车 - 国内汽车市场 - 上海大众 - 一汽-大众 - 战略
责任编辑:金雪
版权声明:本文系车讯网(chexun.com)独家稿件,版权为车讯网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车讯网带链接)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更多>>

论坛精选内容

迟到的斯巴鲁XV2.0选购记

首先得先追朔到选车过程,选车真是个纠结的事情...[更多]

2013BMW M体验日报道

M体验日,顾名思义,就是全程体验BMW M系车,M3、M5、M6...[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