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1日 02:00 | 来源:车讯网 |
作者:
张雅纯
|
我要评论(0) |
反映机油在高温环境下性能的实验,涉及到运动黏度和高温高剪切黏度两项。
注意:机油在高温环境下会变稀,此时在同温环境下,对比的机油样本,越黏稠越好。
运动黏度(数值在一定范围内即可,不存在越大或越小越好)
科学定义:在相同温度下,流体的动力黏度与密度之比即为运动黏度。在温度t℃时,运动粘度用符号γ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运动黏度的单位为斯,即每秒平方米(m2/s),实际测定中常用厘斯(cst)来表示。厘斯的单位为每秒平方毫米(即1cst=1mm2/s)。运动粘度广泛用于测定喷气燃料油、柴油、润滑油等液体石油产品及深色石油产品、使用后的润滑油、原油等的黏度数值,运动黏度的测定采用逆流法。
拆车坊解读:机油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相对移动时,油分子之间产生的阻力使机油无法进行顺畅的流动,其阻力大小就是黏度。举例:国家标准规定,SL级汽油机机油的运动黏度值要在9.3—12.5mm2/s之间,在此区间以外的数值均为不合格。说的再明白点就是,机油的阻力越小就能流动得更加顺畅,但是并不能无限制的小下去,小于9.3mm2/s的也会被视为不合格。
大白话解读:运动黏度,可以理解为机油的“流动性”。机油是起润滑作用的,因此其顺畅的流动是必须的,也就是说它不能太黏稠;反之,如果机油流动得太顺畅了也不行,和水一样稀那就起不到润滑的作用了。所以,机油的运动黏度在一定范围内的为合格,也就是说恰到好处。就好比熬粥一样,不稠不稀才能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
机油检测报告样本
高温高剪切黏度(数值越大越好)
科学定义:发动机的使用性能不仅与其低温下的黏度有关,而且还与其在高温下的黏度有关系。由于多级油是非牛顿液体,因此在发动机工况下(150℃,剪切率10%),润滑油的黏度对润滑油在高温下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故提出高温高剪切黏度,简称HTHS黏度。研究发现,只有当HTHS黏度高于2.4/mPa·s时才有效减少磨损。
拆车坊解读:高温高剪切黏度就是指机油在发动机中正常高温(150℃)工作时的黏度数值,它代表了发动机正常运转时的机油指标,有实际参考意义。检测结果实例:路虎特供嘉实多机油的数值为3.69/mPa·s,而零售嘉实多机油达到了3.67/mPa·s。相比之下,路虎特供机油略好,但二者都没有突出表现。
大白话解读:高温高剪切黏度,可以理解为机油的“剪切性”——不断的破坏机油表面的张力。就好比在流动的小溪里,不断的用手去阻断水面,“切断其流动的路径”。这个测试的数据反映的就是机油能够承受的最大被阻碍的能力,数据越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