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8日 02:00 | 来源:车讯网 | 作者:金雪 |
从一汽轿车的另“半壁江山”——马自达品牌来看,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作为一汽轿车的控股子公司,长期以来是一汽轿车的主要利润贡献者,据某证券公司估算,马自达品牌在这两年内对一汽轿车的收入贡献分别是63%和61%。
然而,近几年以马自达6为“顶梁柱”的马自达品牌在国内的销售业绩开始出现下滑趋势。马自达站不住脚了,一汽轿车的利润靠山也自然“今非昔比”。马自达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前9月马自达在华销量同比减少6%,其中一汽马自达同比减少13%,长安马自达同比增长7%。由此看来,一汽轿车的利润快速缩水也算事出有因。
在奔腾和马自达业绩下滑的同时,一汽轿车对于欧朗的期望也成“竹篮打水一场空”。2011年,为了解决产品线过于狭窄的问题,一汽轿车推出了新品牌“欧朗”。按照一汽集团的规划,欧朗将是一款年销量达到15万辆的高端A0级小车。
然而,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欧朗不仅没有对销售起到拉动作用,大量的库存反而拖累了奔腾经销商群体的盈利能力,为原本就有营销压力的经销商更加雪上加霜。
在欧朗下线的时候,我国自主品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当时,业界猜测欧朗选择之所以选择在这一时间点下线,是希望为一汽自主事业注入了新力量。“欧朗承载的使命,不仅包括丰富一汽轿车自主品牌产品线,更重要的是用欧朗为一汽轿车销售冲量。”当时,很多业界人士对于欧朗的下线给予这样的解读。
但从销量数字来看,欧朗为一汽轿车注入新动力并未成功。有媒体报道,虽然上市首月销量数字号称达到了3425台,但实际成交仅为三位数。
对此,张志勇表示,单单拉高销量数字是无意义的,盈利表现才是关键。“一汽轿车最大的问题是创新力太弱,尤其是在其他平台上把车型借鉴来后,没有在借鉴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做自身的创新和换代,所以奔腾等车型上市后,月销量达到一定高度后,就开始迅速下滑,一落不起了。”
覆水何时收 掷重金短期难获利
在当下,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政策发展的同时,与其他汽车企业一样,一汽轿车也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但比起其他汽车企业,一汽轿车的手笔要重一些。
8月一汽轿车发布《重大投资公告》称,公司拟投资超过43亿元建设新能源工厂技术改造项目,其中,新增建设投资41.5亿元左右,铺底流动资金1.5亿元左右。据了解,该项投资是一汽集团“蓝途战略”的一部分。
而后,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在正式发布蓝途战略时,称一汽集团将在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能力建设、生产准备等方面投资98亿元,打造乘用车纯电动平台、混合动力平台、插电式混合动力平台和多个新能源商用车产品平台,共计开发13款新能源乘用车和3款新能源商用车。
并且,一汽集团的新能源项目的生产基地,就在一汽轿车新能源工厂。“在2014年实现量产,并拥有20万辆产能。”一位接近一汽内部的人士介绍。
然而,从目前我国的新能源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来看,大部分消费者并不认可。这从今年下半年广州实施的“限牌”中就可看出。8月27日广州举行首轮中小客车购车摇号中,共设定了1090个新能源车指标,落空数却高达904个。
由此不难看出,一汽轿车如若将希望全部寄予新能源项目,企图将新能源这部分作为有巨大潜力的增长点,还需要很多时日。
对于一汽轿车在新能源项目上的力度,张志勇给予肯定。“新能源是要发展的,这是一项长远投资,哪怕短期没有收益。但一汽轿车对于红旗等其他品牌上的投资,按理说应该迅速见效,而目前却没见效。这说明需要一汽轿车尽快摒弃产品研发上和战略上可能存在的问题。“战略一旦定下,就不要反复变动。比如红旗,在很多平台上都尝试开发了一遍,这并不是好事。”
人事变动能否带来新生命力
事实上,一汽轿车在意识到陷入困境后,也在积极调整。就如今年7月,一汽-大众奥迪工作了6年的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走马上任一汽轿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原一汽轿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葛树文接替张晓军职务。在业界看来,一汽轿车在如此困境当头的情况下,实施两位高层领导职务的对调显得颇有深意。
“张晓军在奥迪事业部积累了6年经验,在自主品牌发展受到困惑时,徐建一将其调回,是为了让他的合资管理经验充分的回馈在自主品牌上,救一汽轿车于水火之中。”一位业内人士对车讯网编辑分析道。
可以说,这并不是集团第一次用合资人才反哺自主。2009年,一汽轿车同样在危机四伏的险境中时,徐建一也是急调当时的一汽丰田常务副总经理王法长,担当一汽轿车担任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希望凭借其在一汽丰田的成功经验挽救一汽轿车的颓势。巧的是,当时的王法长在丰田也同样积累了6年经验。
从中可以看出,徐建一的用人理念是,让放在合资公司培养的高端人才,把学到的东西,带回一汽,以此提升自主产业及自主品牌。
“一汽的这种用合资补给自主的人才策略,算是含有合资企业的国有集团在人事上的惯用策略,这种人才回流的策略非常有用,但对于一汽轿车而言,显然没有带来什么收效。”汽车资深分析师张志勇指出,一汽对这种人才回流的领悟不够深刻。
“一汽在这种人才流动方便,基本只注重销售人才的流动,这是治标不治本的,除了销售,更要重视研发环节和生产环节的人才回流。”张志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