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二维码

车讯网 值得信赖的汽车媒体!

当前位置:车讯网 > 试驾 > 正文

随时在掌控之中 并非所有交通事故都是意外

2016年12月12日 00:00 来源:车讯网 作者:夏星
分享到:

  【车讯网 报道】有些交通事故属于意外,根本无法规避,有些则不是。如果驾驶方式得当,将车辆随时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中,一些事故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前些日子,出现一起37车连环追尾的事故。翻阅各家媒体对此事的报道,几乎全部是强调路面湿滑、刹不住车、有雾遮挡、视线缩短——据当事者回忆,能见度仅为百米左右,发现前方有意外,为时已晚,来不及采取措施。

  咱们先不谈论这件事的本身,仅就报道方向来说,我觉得有些遗憾。因为,它有可能传递一个错误的信号:纯属意外,无法避免。事实上,类似追尾并非绝对无法避免——发现路面有冰雪,是不是应该降低车速?看到前面有雾气,是不是应该降低车速?这些在交通法里都有,根本用不着丰富的驾驶经验。可惜,报道只强调了客观原因,主观因素只字未提。很容易让人误以为真是一起交通意外。

  每一起交通事故,对于旁人来说,都具有惊醒作用,都具有教育意义。前提是正确的报道。就拿上述事故来说,如果强调事发原因是没有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面对恶劣天气,依旧我行我素,显然要比强调道路湿滑更有积极意义。起码能让人们意识到控制车速的重要性。

  类似的遗憾很常见。比如,没能以合适的车速进入弯道,从而出现侧滑,撞上护栏的交通事故很多,但在报道中往往只说车辆失控,却不说车辆因何失控。如果报道的重点是强调不合时宜的速度导致事故发生,对大家自然能产生积极的教育作用。

  当然,正确的报道方向只是一方面,关键还得是驾车人控制好自己的行为,确保汽车随时处于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围。事实上,如果培养一些更为正确的驾驶习惯,有些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比如,在市区道路上,每当看见距离出口还有500米的标示,在高速公路上,每当看见距离出口还有2公里的牌子,就变线到最外侧车道,以便在来到出口时,从容不迫地驶出,肯定比临近出口,才慌忙变线要安全得多。

       掌控汽车的另一个要素是驾驶者的视野范围——有人为了让头部空间更宽敞,把座椅降到最低,视线与方向盘或呈水平、或仅高出几个厘米,这样的做法,无疑会让驾驶视野受到制约,对安全尤为不利。

  最为适宜的驾驶坐姿,第一是升高座椅,确保自己高出方向盘“一头”,比如自己的下巴与方向盘上缘水平;第二是座椅不能太靠后,以伸直手臂、手腕正好处于方向盘上缘为最佳。做到这2条,自然能获得开阔的驾驶视野,不仅能保证安全,还有助于提高车速——专业车手们,就是这么做的。

  有了良好的视野,再结合仔细的观察——当看到路面有湿滑迹象,当看到能见度降低,当看到前面有弯道,都得适当降低车速。别忘了,多数小车在100千米时速状态下,完全刹住的距离通常是40余米,而汽车在100千米时速状态下,每秒钟往前走28米。此外,无论多么高级的车,也不可能违背物理基本规律,过弯、湿滑等状态下的性能,也得靠轮胎实现。所以,想要获得安全,唯有让车子随时处于自己的掌控范围。超过了这个范围,就有可能出事儿。


       延伸阅读:《您的视野够用吗——升高座椅可以扩大视野》

  


  关于《星爷说车》

  星爷—汽车使用爱好者、汽车媒体评论人。1988年开始驾车周游列省,至今不辍;2001年开始为媒体做汽车评测,阅车无数。

  星爷从不单纯迷信汽车品牌,更不盲目崇拜汽车动力,秉承汽车是工具的简单思想,把汽车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物尽其用是星爷最大追求。《星爷说车》实乃休闲茶馆,汽车生活,驾驶心得、旅行感受,凡与车相关的话题都将在“茶馆”与大家分享。

  点击下图即可进入《星爷说车》专栏。

  下关到宝丰 星爷与新海马S7行走滇缅路之五

本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