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车讯网 > 资讯 > 行业 > 正文

吴卫:未来仍有减免税措施促新能源车发展

2015年09月13日 10:28 来源: 车讯网 作者:李晓红 评论()

车讯网 报道】  2015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于9月11日-13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以“新常态 2020产业愿景与路线图”为年度主题,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以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同主办。与会嘉宾将围绕年度主题进行战略性、前瞻性研讨,共同展望汽车业发展宏伟蓝图。

 

  9月13日上午,全体会议以“节能环保推进绿色发展新常态”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以下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处长吴卫的演讲文字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借此机会交流一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的一些情况和想法。如果打个比方来说,汽车产业已经是一个长跑了一百多年的传统产业,至今竞争仍然很激烈。新能源汽车是一个起跑不久的新竞赛,在这个竞赛当中,未来的竞争也会非常激烈。我们希望在这样的一个长跑当中能够有中国的领先优势,或者争取一个有竞争力的地位。

  我讲两个方面,第一是现在的大概情况,第二是现在对支持社会资本和具有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科研生产这样的一个管理的推进。

  大家应该很清楚,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其实真正的产业化的步伐进程并不是很长时间,更多的时间我们是在科研和创新阶段。从九十年代初期至今,科研计划大概已经执行了五个五年计划,也就是过去了二十五年的时间。产业化的培育大概从2007年开始,那时候在公告管理当中允许上了新能源汽车的公告,这就表明产品开始正式投产。2009年开始我们进入到了一个示范推广,后来到推广应用的阶段。

  具体到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产业来讲,我们国家实际上是2009年在国务院出台的《十大产业和调整振兴规划》当中,在汽车的规划是第一次提出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2010年国务院作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又把新能源汽车正式作为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年,国务院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战略方向。2014年习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能源汽车现在的发展中有几个方面在同步推进,在推广应用上应该讲,政府部门确实从2009年开始花了大量的精力,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应该说仍然是我们这个产业现在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现在有三个阶段,2009年到2012年是示范推广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大概推广了27000多台,而且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这不光是新能源汽车,还有一部分混合动力汽车。

  2013年到2015年,今年是最后一年,我们进入到了第二轮推广应用阶段,现在看来步伐在加快,数量级也在提升,到今年7月份,在39个推广应用城市当中有147000多辆新能源汽车已经累计投入了市场运行,进步还是很明显的。

  接下来我们期待2016年到2020年的这个阶段,一方面我们继续有财政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还有减免税的优惠措施,我们现在的产业能力也进一步的提升,这一阶段应该是我们在发展当中一个加速收到很明显成效的阶段,我们期待着能够实现规划的目标。

  从产品上来看,1到8月份的动态数据,反映了我们现在处于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工信部的产品许可,也就是企业能够正常生产和销售,并以次获得市场准入资格的产品,我是指生产而非进口。

  第二个层次是列入到推荐车型目录,这些产品如果用户购买的话是能够拿到财政资金补贴的,当然这里有个数字需要说明,有些产品需要清理,公告已经去掉了,但是目录还没有做清理,所以有的数字稍微多一点,大家不一定要关注数字本身,因为数字都是动态的,每天都有可能变化。

  第三个层次是我们从去年开始实施购置税减免,也就是说在这个范围里的车型除了财政补贴之外,还不交纳新车购置的10%的购置税,力度就更大了。这是现在的一个产品都会越来越多、水平越来越高。这是企业层面的一个产品研发和更新的一种情况。

  从整体的数量来讲,我们的水平是不断提升的,产销量不多讲了。但是我想这里面也谈一点观点,就是我们很多时候都关注数量,新能源汽车的数量是很重要的,我们需要有一个量的基数和规模,这个产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我们更应该关注它的质量和科技含量。

  所谓质量,就是它在使用当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基本性能是否能够充分满足市场的要求与消费者的利益。

  所谓科技含量,我们追求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是有竞争力的,在国际竞赛当中能够体现我国创新水平。我们现在产品的科技含量到底如何,这方面的信息还比较少,我们更多的是在数量上做统计。

  从企业层面上来讲,我们已经涌现出了一批非常具有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大家可以看到,有相当一些并非原来产业的领先企业,或者说就不是这个产业内的企业。这就说明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的资源,也吸引了更多有战略思想、创新能力的企业来加入。这使得我们这个产业充满了新的竞争力。这些企业肯定不是只说不做,或者说得多做得少,抑或说得好做得差的企业,这些企业都是在扎扎实实推进自己的研发和创新,而且不断取得成就,有的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先进行列。

  同时我们在产业的共性平台、产业联盟、国际合作、标准体系方面也是积累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成果,政策体系也是力度很大,政府部门在这方面非常重视。当然,我们还要建立更长效的机制,使得产业发展不完全依赖于现在政府的资金投入,而是将来更能长期的靠市场机制和内生动力驱动发展。

  概括一下,新能源产业发展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初具了竞争力。但是应该认识到,我们在很多方面跟国际先进水平还是有差距的。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很重要的机遇期,基础很好,现在的位置也不错,将来的前景应该是很好的。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这个产业的发展肯定以企业为主体,既包括现有企业,也包括将来不断新加入的企业或者说社会上的各方面投入。因为这个产业将来的规模是非常之大的,可能比我们现在的传统产业概念更为宽泛,所以我们讲汽车是一个融合力非常强的产业,我们并不是只局限于汽车企业本身来发展新能源汽车。

  第三方面,政府的作用应该说在这个产业发展当中仍然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不仅仅在培育期、成长期和发展期,国家发改委在近些年采取了很多措施,最近一项就是从今年开始设立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三年行动计划专项,把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产业化列为重点方向鼓励企业突破核心技术,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另外在资金支持方式、组织方式上也有了创新。

  当然,新能源汽车很大一个与传统汽车的不同就是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这方面的建设和培育,这还是很重要的保障,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努力。

  第二,对于新进入企业的问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提出,到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统筹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能力,国务院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指导意见也明确要求制定企业准入政策,研究出台公开透明、操作性强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准入条件,支持社会资本和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

  我们现在制定了新建新能源乘用车的企业管理规定,主要考虑到纯电动乘用车市场规模大,社会发展的积极性高,而且有相当一些企业具备了进入这个产业的条件,需要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通过改革创新我们的产业管理制度。

  当然,同时2004年我们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更多的是对传统汽车的产业或投资项目的一些管理,对于新能源汽车还是需要有一些补充和细化的完善。

  从现在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有哪些企业或社会投资主体会对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感兴趣?首先是现有汽车企业,他们之所以要新建,因为总体上看他们需要有板块的划分、独立,另外对新能源汽车开展新的资本和技术的合作。

  第二是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这些企业熟悉汽车制造体系,新能源汽车使他们有机会延伸产业链增加市场影响力,树立更高层的品牌。

  第三是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以前不在汽车产业,但是现在掌握了一些核心技术,需要通过整车的集成实现产品增加值的提升。

  第四是汽车研发设计企业,这些企业熟悉全过程的产品研发和试制,对于产品概念特别是新技术的概念非常有敏感性,它需要建立的是一个延伸到制造体系当中,在新的产业当中形成一种竞争的优势。

  第五是我们现在存在的一些原有做过低端产品的企业,现在根据国家产业发展导向可能要升级,参与更高层的竞争。

  当然还有不少企业,我说不清楚都是什么企业了,但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有钱和任性。当然这个“任性”可能是个褒义词,因为新能源汽车给“任性”的企业提供了很多空间。

  管理规定,我不想在这里做太多解读,因为文字都发布两三个月了,大家也做了不少报道和理解。概括来说,这样一个制度创新就体现几个原则,第一是公开原则,我们所有规定都是在规定本身里出现,不会有其他的不明确的规定,我们能明确的都在规定里明确,不管是标准还是程序或结果。

  第二是对于条件的设定,你要参加一个代表国际水平的产业长期竞赛,要在体能、物质、精神、技术各方面有准备,没有准备的最好做好准备再来。这时候需要有一些条件。你要参赛也要有报名成绩,需要一个基础规定。这个条件既要科学合理,同时还要超前。因为你参加的竞赛不是过去的竞赛,而是未来的竞赛。你要以未来作为一个参照物,或者以更先进的企业作为一个竞争对手。

  第三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准入只是一个管理的一道程序,真正的竞争在进入跑道之后,进入赛场,但是在进入赛场的时候,裁判还是要发挥作用,不能让不按规则出牌扰乱市场秩序的企业在这里边,甚至水平太低也造成产业的无序发展或混乱。

  现在对于投资的要求,已经很清楚了,投资主体需要有一定的资金实力,这个需要投资主体理解,但是要有完整的产品研发和试制能力,你没真正开发或试制过产品,还是先去开发一下,体会一下汽车产品是怎么回事儿再来加入也不晚,因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是一个三五年的产业,可能也不只是三五十年的产业,革命不分早晚,什么时候来都可以,也许后来还是后发制人,后来居上。

  在自主知识产权,也就是你有研发精神,还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怎么衡量?你要有知识产权,你要有自行试制的产品,而不是把别人的东西拿来当做自己的作业交上去。

  投资项目本身,刚才也说了,我们很大程度上取消了对投资规模和投资总额的限制,这些由企业投资主体决定,你想上多大规模都可以,因为现在这个市场是不成熟的,有待进一步提高,可能今后再去累进的投资是更符合市场规律的。

  当然,你的建设项目因为是生产企业,你要有完整的生产体系,这没什么可商量的。消费者的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承担也是办法的一个重点,你能否承担,你说你能承担还不行,还得有人担保,这是对社会负责任的投资主体应该履行的承诺。当然外资项目我们这里没写,因为产业标准有很明确的规定,有股比限制,有加数限制等等。

  另外我们建立了一个专家库评审机制,保证这些投资主体基本符合条件,也做一些把关。

  样车试制有一些技术要求,因为是样车,你试制和研发的能力至少要达到这个程度,但是真正投产的产品要根据市场做一些选择。这里相当于一个报名成绩,你总得找到最好的报名成绩是什么。

  在产品准入和监管环节,这主要是由工信部来承担的,这是我们和工信部一起发的一个规定。一个是企业生产自有品牌和商标的产品,你建立的生产企业要拿你自己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提升你的竞争力,企业的类别也要有划分,并不是说要规定你不能干什么,因为新能源汽车之所以放宽就是因为不需要变速箱、发动机等等复杂的机械的产业链,给了这些企业更多的机会。如果你再上发动机,就不用按这个办法规定了,而可以按照产业政策的规定新建企业。所以并不是不允许新建传统汽车企业,我们有产业政策,这只是针对不生产传统汽车的企业进行的规定。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个明确,这是单独区分的。

  对产品有效期、动力电池和监管体系,我们也有一些具体要求,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现在的规定已经发布了三个月多,实施也过了两个月,目前我们了解已经有不少企业在做样车试验和申请报告的编制工作,因为这个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是说实施之后转天就可以申请。而且这个周期经过规定发布之后,大家对很多条件的认识和理解就更明确,很多工作还是要完善的。有的企业可能说得热情很高,但是很多工作还没有做,他得先锻炼身体再来报名。

  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企业正式提出申请。但是我估计晚些时候,今年四季度或再晚些时候会陆续有企业递交申请。但是总的数量也不好预计,可能不会太少。当然我们希望新进入的企业真正能够为市场竞争增添活力作出贡献,但是最终的目标是要增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这一轮长跑当中我们能够领先,能够形成我们国家的一个达到一个制造强国的这样一个目标。

  最后做一个总结,新能源汽车是一轮全球汽车产业新的长期竞赛,我们不要在乎一朝一夕或一两年的数字,虽然初期很重要,但是还是要做长期的准备。我们有一点,在跟传统汽车的竞赛过程当中,与我们长期落后追赶这种被动的局面所不同的是,我们新能源汽车有比较好的技术条件,但是必须奋勇争先,坚持不懈。

  企业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主力,我们既需要培养多年的国家队和专业运动员让他们发挥专长作出贡献,转型升级,同时我们也需要民间高手来参与这个市场,增添活力,突破领先,协同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不久,我们需要在技术、资本、智慧、耐力、毅力、团队和政策方面有长期的意志和保障,同时,我们很多企业不仅要注重国内的体系培育,还要积极主动更早期的参与国际竞争,这样我们才有全球的竞争力,而不是我们只在国内利用国内的政策,利用政府的保护来形成一定的竞争力,这是不可持续的。

  还有一点,我们要非常注意在新的产业培育发展初期既需要充分的市场竞争,也需要有一个规范的有秩序的市场竞争,需要政府在监管方面加强自身的能力和约束。马凯副总理在今年会议上特别强调,劣弊驱除良弊必然扰乱市场秩序。所以,我期待着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谢谢大家!

热门车型

  • 君威

    10.89-33.8万元

  • 迈锐宝

    11.39-23.69万元

  • 传祺GA5

    8.68-21.93万元

  • 标致508

    15.17-23.97万元

  • 吉利EC8

    6.66-20.98万元

  • 雪铁龙C5

    11.19-30.0万元

更多回复

本图全部评论

汽车气象指数
  • 大型车
  • 中型车
  • 小轿车
  • 1胎压指数

    4.2

  • 雾灯指数

    5

  • 积水指数

    3

  • 刹车指数

    8

  • 胎压指数

  • 雾灯指数

  • 积水指数

  • 刹车指数

  • 胎压指数

  • 雾灯指数

  • 积水指数

  • 刹车指数

热车榜

  • 按价格
  • 按级别
8万以下 8-12万 12-18万 18万以上
SUV 紧凑型车 中型车 新能源车

大家都在看

新 闻
江铃驭胜全新SUV概念车

【车讯网 报道】我们从江铃官方获悉,江铃汽车将会在本届上海车展期间发布一款全...

导 购
启悦四大特色

【车讯网 报道】2014年年底,长安铃木推出了一款全新车型:启悦。市场指导价...

视 频

拆车坊第32期 雷凌与新科鲁兹拆解对比上集,精彩内容,尽情观...

数据合作
点击申请

京ICP备10007919号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 2008-2021 版权所有 车讯网 京ICP证0804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3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