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4日 02:00 | 来源:车讯网 |
作者:
金雪
|
我要评论(0) |
【车讯网 报道】近日,刚上任15个月的斯柯达中国总裁格瑞特·马克思博士离职的消息公布后,引起广泛关注。近日,又传出斯柯达中国将降级,降为负责协调的办事处的消息。业界感到突然和惊诧的同时,也无不为斯柯达在中国的未来发展前景捏了一把汗。去年7月1日,斯柯达全球董事长范安德钦点年仅35岁的马克思担任斯柯达中国总裁一职,范安德希望通过马克思的“空降”,能有效加强斯柯达中国的话语权,推动斯柯达在华的进口车业务。
而今,马克思三年合约未满,就匆匆离职,我们不禁猜想,是斯柯达在华进口车业务遇到难以逾越的鸿沟,还是范安德对马克思在与上海大众沟通的成绩不满意,抑或是其他原因,现在暂时无法理清头绪。但总之,斯柯达官方解释称,马克思是由于家庭原因主动申请离职的理由显然难以令人信服。
“坐不热”的总裁交椅
2010年,原大众中国副总裁范安德调任斯柯达全球总裁后,立刻着手成立斯柯达中国。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范安德对中国市场的情有独钟。但就斯柯达中国总裁的这把“交椅”而言,两位“短期”总裁相继匆匆离职,不得不说范安德对中国市场的战略调整显得有些急功近利了。
斯柯达中国前任总裁罗凯福,任期刚满22个月时就被范安德火速调离。而后,被范安德力保上任的新斯柯达中国总裁马克思任期更短,仅为15个月。
相比马克思的离任,罗凯福的调离更容易让人猜测缘由。罗凯福从未有过在中国从业的经历,并且,从罗凯福到任斯柯达中国总裁起,也未曾主动尝试与中国市场和文化紧密结合。
罗凯福通晓六门外语,却唯独不懂中文,这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他对时刻变化着的中国市场的反应速度。“他甚至从未主动拜访过上海大众的高层,连一起吃饭喝酒都从未有过。”一位接近罗凯福的业内人士这样评价。
更重要的是,罗凯福对外籍员工的“偏好”很重,在其带领的由16名职员组成的斯柯达中国团队中,其中只有两名是中国籍员工:一位是罗凯福的助理兼翻译,另一位是原公关总监马静华。并且,马静华也很快被“调回”大众中国,斯柯达公关总监由罗凯福此前的“老部下”陆德维博士出任。也就等于,整个团队中,只有罗凯福的翻译助理一人是中国人。
据了解,罗凯福当时主张的这种用人理念,与大众中国、大众进口车和奥迪等都大量招募本土管理人才形成鲜明的对比。也许正因此,范安德在上任斯柯达全球董事会主席仅10个月后,将马克思扶上总裁职位,调离罗凯福。
马克思与罗凯福最大的不同,是他曾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并从事过多年的国际运营咨询工作,对中国市场尤为了解。在来到斯柯达中国之前,马克思的职务是戴姆勒卡车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据悉,在马克思的带领下,戴姆勒不仅在卡车项目上顺利牵手北汽福田,而且将奔驰在国内高端卡车的市场份额提升到创纪录的65%。
来到斯柯达中国后,马克思一直在积极的推动进口车业务,并加强与上海大众之间的沟通与商谈。有媒体爆料,就在不久前,马克思已近促成由斯柯达中国独立渠道销售进口车,并可能将在广州车展上正式宣布。
由此,马克思离职的原因更加扑朔迷离,与罗凯福相比,马克思任期的作为中,似乎看不到什么纰漏,始终“一门心思”极力加强斯柯达在华话语权的范安德的这一步棋,究竟基于怎样的考虑才能如此痛快的批准马克思提前“请辞”,着实令人捉摸不透。
苦心“收权”或成空
目前,中国作为斯柯达全球最为重要的市场,斯柯达销量从入华第一年的2.7万辆提升到2011年的22万辆。在上海大众为斯柯达进入中国五周年举行的庆典上,范安德语气坚定地表示,未来中国市场的销量将占斯柯达全球销量的四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