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二维码

车讯网 值得信赖的汽车媒体!

当前位置:车讯网 > 资讯 > 正文

车展专访:北京汽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明

2019年04月18日 06:11 来源:车讯网 作者:普通编辑
分享到:

  【车讯网 报道】

  专访媒体:拆车

  专访对象: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汽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刘明

  拆车坊:如果说我们面对每个市场需求都设计一款车,那对于生产环节或者说营销环境,是不是会平添很多的压力,如果反过来不去满足又会丧失很多的机会?

  刘明:其实这事我是这样看的,个性化细分市场的产生不可避免的,在互联网开放的这个时代,主体用户90后马上都30岁了,他们就特别尊重自我,特别喜欢彰显自我,就不喜欢跟其他人一样,特别是对95后、00后更加是这样,加之中国本身就是各个地区各个城市层级明显、经济发展程度不一、文化差异性又特别大,车厂到底该怎么应对呢?我觉得我们现在应该把产品差异化加上平台化一起打造。平台有很多看不见的东西。

  拆车坊:共性的东西。

  刘明:但是你从整车厂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产品投资、还是产品开发本身,或者说制造体系建设,恰恰最关键正是平台的部分,是用户看不到的,比如说动力平台、底盘架构、下车身架构、电子架构,这些要素往往是用户看不到的,他们能看到的多是一款车的内外饰造型,能感受到的是人机交互、车辆动态性能和其他功能;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细分维度,在平台化上去做差异化、个性化、特性化,甚至是定制化,比如说明年我们就会推出在一个平台上打造的、针对不同个性市场和不同用户的一系列产品,在标准版的基础上推出运动版和年轻化版,针对不同的用户,通过造型、功能体验设计和动态性能将产品进行区分;我们今年推出的产品,明年就会出一个个性版,我们会在一个投资平台下、一个投资规模下去做细分,当然这个要符合我们平台的调性。

  拆车坊:那我还有一个问题,现在对于很多造车新势力,他们虽然认为传统汽车企业积淀了100多年的发展,内燃机时代所谓的优势,在互联网时代就已经荡然无存了。

  刘明:现在谁还敢这样想,前几年也许。

  拆车坊:他们是这样想的。

  刘明:这一年我估计他们不这样想。

  拆车坊:所以我和您这样的内行人聊聊这个话题,到底有没有这么简单,或者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些造车新势力是不是真的就可以迎头赶上,有没有这种可能?

  刘明:结论当然是肯定的,为什么汽车行业会有130多年的发展历史,因为这个行业自己本身有一个迭代升级以及发展自我的这种更新能力,而且是一个重资产、重技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产业链极其复杂;一般的家用消费品,设计与制造相对简单,可以一夜之间被颠覆,比如说智能手机,但是汽车,我觉得几乎不可能。造车新势力也有自己的强项,我们圈内的人会有框框,靠历史积淀这些经验反而会带来约束,他们可以站在圈外,去突破现有的思考维度,拔高创新的程度、创新的大胆度,怎么都比传统企业自己的创新要走得深一点,但是纯粹靠创新的那一面来做一个新企业,我觉得也不可能,所以结论就是我们要互相取长补短,甚至去协作合作,这个才是唯一的出路。之前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在讨论特斯拉会对中国汽车行业造成多大多大的威胁,可是大家冷静下来想想,奔驰做不了特斯拉吗?宝马做不了吗?肯定不是,是没到那个时候,等传统企业真的有产品出来了,一定很快就能追上。

  拆车坊:也就是说拼的不是一个所谓的一时的灵感,而是拼的掌握的资源。

  刘明:这个产业不同于一般消费品产业,需要非常牢固的基础,即使新势力创新程度再高,他们离得开底盘吗?离得开车身吗?离得了电子吗?这些传统的东西根本跑不掉。我们在车展上看到一些新产品,先不说是谁,仔细看看他那个车,概念上是很不错很漂亮,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汲取经验的东西。但是仔细看细节,功夫差得很远。外饰的间隙与面差、内饰的匹配等,反映的是一家企业的制造体系、质量控制体系,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形成的,对于我们传统制造企业来说,这已经不是质量层面的讨论了,而是品质层面,比质量更高的一种;先不论文化概念,光品质这个层面的东西,我们自己都感知到,不是那么的驾轻就熟,遇到很多的挑战,你三天两天就搞得赢别人吗?不可能的!这也不是靠挖几个人就能解决的,它是一整套体系,要有很多软硬投资的基石,还要有文化底蕴,你才能搞得定。

  拆车坊:至少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刘明:对,也是有试错的过程,不是说新势力不会突围出来,也是有人成功的,特斯拉干了20了吧,16年一共上市了三款车,走了多少的弯路?中国的造车新势力的创新程度会比马斯克还牛吗?

  拆车坊:下面的问题其实我之前准备的提纲上是没有的,这是第一次提出来,您是第一个能跟我聊到这个深度的,我觉得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汽车产品,甭管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现在是不是已经有了中国特色?像我们说的欧洲车,在德国跑300公里时速高速完全没问题;美国车就像跟坐船一样的,开长直路特别的舒服。

  刘明:我知道,你说的这个概念叫中国品牌自己的DNA,叫技术DNA也好。

  拆车坊:或者说市场的强需求。

  刘明:我觉得中国自主品牌在这个层面上来讲的话,还出在摸索的过程,远远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个性,还没有到这个程度。但是正在慢慢的探索,一条腿正在朝门槛里跨。

  拆车坊:作为一个媒体人,我们经常也面对消费者的喜好,也要去提炼产品的卖点,基本上总结,在中国,外观炫酷、空间大、功能特别全,这一定是卖点。

  刘明:而且这是第一卖点,绝对排在第一位。

  拆车坊:而且底盘非常有质感,甭管是我们作为车评说的这个话还是用户来说,这个很有质感,什么叫有质感,很稳,大概就是这样。

  刘明:嗯,比较紧凑,比较有韧性。

  拆车坊:其实我想说造型、空间、或者配置堆积,,看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或者要追加成本,但是所谓调校的话,我觉得没有说哪个厂是调不出这个风格的,都是可以做到的,有这么简单吗?

  刘明:没这么简单,大家都在说调校的感觉、调教的风格,但是调校其实是后期的,哪怕你非常认真想做好,有些车也是调不出来的,为什么?因为前期设计的时候,有些地方没有做到位,比如根据细分市场、竞争而选择的悬架结构形式,会从根本上造成后期调校的局限性;再者底盘本身的几何特征,前期是要去做大量CAE模拟分析的,尤其是KC特性,车辆在什么样的路上行驶,匹配什么样的操控表现,要在稳定性上、舒适性上做一个平衡,虽然轮胎的选型调校可以弥补一点,但是前面这两种是前期设计就要做的,后期调不了;还有一个大家不太常说的,就是车身本身的扭转钢度,这对调校影响非常大,一开始设计很低,后面再怎么调开起来也是松松散散的感觉,这也是调校根本调不出来的;

  还有比如说路面的反馈会通过悬架传到车身,车身局部的动钢度这也是前期做的,是调不出来的,再高手也调不出来,所以风格这个东西一定是前期的设计开发,结合后期的调整、融合最终才能做到。

  拆车坊:那如果未来真的转向新能源,全是电,是不是意味着发动机占用的空间减少,车身的结构会更自由化?

  刘明:汽车行业近30年之内会是纯电动驱动、发动机驱动、加各种电驱动的模式存在,也就是各种混合动力,它是多路线发展的,一定是这样。因为现在国际各大公司也好,包括第三方大的全球机构也好,都预测到2035年到2040年内燃机会一直在,只不过是不是主力存在而已,纯电动比例会越来越大,甚至增长幅度也会很大,毕竟现在全球才100多万台销量,它占的技术太小太小,而且它的发展有很多局限性,所以内燃机不会短期内消亡;刚才提到过平台架构,纯电化就不用考虑发电机,所以现在有两种平台的方向,一种就是纯粹的只考虑纯电的方向,比如说比如说特斯拉,这时候完全考虑纯电动的这个特征,它就可以从各个方面把电车功能发挥到最好,这是一个方向,但是还有一个方向,就是一定程度带发电机,发电机跟内燃机共同存在,这个平台如何搭建、做得更高效更合理,如何电气化、电动化去与传统的纯内燃机平台区分,我们现在也正在做这件事情。现在我们纯电的平台正在做,混合动力的平台也在做,接下去就是去推动实现这两条路线的发展。

本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