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二维码

车讯网 值得信赖的汽车媒体!

当前位置:车讯网 > 试驾 > 正文

主要在于多练习 从宾利撞墙谈几个主流误区

2016年12月13日 00:00 来源:车讯网 作者:夏星
分享到:

  【车讯网 报道】崇拜汽车档次,忽视经济实力;注重汽车性能,忽视驾驶技术。诸如此类的误区,实在不少。甭管哪一类媒体,似乎都不愿意在这方面浪费精力,误区也就越来越大。但不是所有人都担心利益受损,今天就聊聊这几个误区。

  话题的起源,是同仁建议我评论一下“宾利撞墙”事件。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了这件事儿——车停的位置不大合适,于是下车取卡,忘了拉手刹,车子下溜,最终撞墙——这类由于驾驶技术不佳导致的意外,实在太多,实在算不上是一条有价值的新闻,所以没往心里去。没想到,过了几天,网络上的各类评论已是铺天盖地,真是令我惊讶。

  首先,有必要对汽车档次那么热心吗?

  诸多评论中,重点强调的是品牌与售价——300万的宾利撞墙,损失至少30万。这些言论,实在有些奇怪。汽车是个商品,它与任何商品相同,分成不同档次,以适应不同的消费群体。究竟什么叫豪华,根本没有一成不变的定义,仅仅是相对而言。对于月薪3000元的人来说,12万元的轿车就算得上是豪华车了;可对于年薪百万的人来说,豪华二字,无论如何,也不会用在这个价位的车上。在后者眼里,就连身边等级最低的助手,也不应开这么寒酸的车。另外,年薪20万元,买/养一辆10万元的车,不会有任何问题,可要是买/养一辆100万元的车,恐怕就会有问题。同样道理,对于经济条件非常优越的人来说,买辆300万元的车,就如同年薪20万元的人买辆五菱之光。具备什么样的经济实力,自然会产生相应的消费行为。顺理成章,理所当然。

  150多年前,有个法国少尉在中国仅仅停留了几个月,便在日记中写下:“这个有着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完全没有道德生活。这个国家只关注一件事情:物质生活。”可能有人会指责这位少尉太过偏见,但他说的事儿,至今确实还存在。人的尊严是平等的,但人的地位在社会上分成三六九等,经济实力更是如此。普通收入者买辆五菱、买辆捷达,富人买辆宾利、买辆劳斯莱斯,这一切都很正常,实在是没必要羡慕。至于那些试图把人格与经济挂钩的,更是昔日丛林社会时代的理念,早已被摒弃,如果今天还被鼓吹,未免太悲哀。

  我甚至在网上见到有人评论说:有钱就是任性。简直荒唐之极。人家又不是故意让自家车撞墙,谈何任性?

  其次,高级汽车,不见得处处都是最先进的。

  有人疑惑,这么高级的车,居然连个自动刹车都没有。事实上,每一款汽车,都有它的核心价值。比如,跑车的核心价值在于驾驶乐趣,它的空间非常差;MPV的核心价值在于多功能,它的动力性能往往只能用够用来评价。再比如,说到法拉利、玛莎拉蒂,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豪华名车,但是,开着它去旅行,恐怕比不上旅行车;开着它居家过日子,恐怕比不上MPV;开着它接送老板上下班,恐怕比不上轿车舒适、享受。所以,不同车型之间相互无法取代,根本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车”。

  宾利最初的起源是一位赛车爱好者的科技制作,维持12年就破产了,卖给劳斯莱斯,再往后劳斯莱斯又撑不下去了,一个卖给宝马,另一个卖给大众。惨淡经营数年,原因之一是它只做富人生意,单车利润虽然很高,可全世界富人也没多少,产量上不去,盈利自然很低迷。说到这儿,就明白这种车的核心价值了,它体现的是一种身份,富人当然不希望自己的车,满大街司空见惯。所以,数量稀少、材料考究、手工打造,是这类车的典型特征,至于内在技术是不是最新潮的,并不是最要紧的事儿。

  最后,其实也是最主要的,想说说驾驶的问题。

  汽车在我国家庭中普及,只有20年左右,与先进国家相比,时间非常短暂,对车的各种误解,举不胜举。就拿我国汽车业宣传的主流——动力来说,几乎所有评车文字,都把它当成重中之重;相当一部分购车人,在选车时,也是三句不离动力。可在路口,绿灯亮起时,能在5秒内把车开动,并能以大油门迅速通过路口的,比较罕见。甭管驾驶的是0.8升的,还是6.8升的慕尚,绝大多数人,都是轻柔+缓慢。这一情景,与我去过的30多个国家所见相比,截然相反。

  或许有人会把问题推给勇敢的行人与骑车人,认为他们阻碍了汽车的速度,但我认为,另一个主要因素,是驾驶技术普遍太差,不是不够好,是太差。基本上已经差到一定境界了。

  就拿宾利撞墙这件事来说,起因是驾车人在没拉手刹的情况下,下车取卡。按理说,停车必须拉手刹,自动挡的话,起码也是得将挡位推入P挡。但只要是人,就肯定会犯错,一时疏忽,忘了推P挡或拉手刹,可以理解,但为什么要下车取卡呢?很显然,是车停的距离取卡机太远。

  这样的事儿,我见过无数次——不管是高速公路收费站,还是进出停车场时取卡/交费处,总有些驾车人,把车子停的远远地,然后发现自己所面临的尴尬,解决方案,或是尽量伸长手臂、辅以身子探出,或是开门下车。据说有商家为此还制造了一个塑料棒,最顶端是个小夹子,靠它取卡或交钱——真乃奇葩。

  其实,如果在驾驶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车感,上述问题则根本不存在。所谓车感,就是对车的感觉,这里特指自己的头脑中,有没有一个清晰的本车立体形象,此外,就是要学会规划行车路线。我发现,有人驾车喜欢走一步看一步,视野范围就是车头几米,再往远、以及车左、车右、车后,均不闻不问,很显然,这是不对的。想把车开好,就需要像围棋9段那样,对车有着宏观把控,脑海中随时对行车路线有个预判。

  下面这张图,是我家附近的一个停车场示意图,这个停车场的出口很宽,许多驾车人,老远就开始打轮,走一个斜线来到收费处,但此时,车身已经无法回正,与收费窗口形成一个夹角,此时,驾车人只能要么学习长臂猿,要么下车交费。

 

  如果车感好,会预判路线的话,只需做个大转弯,就能让车子在抵达收费口之前,与之平行。我曾在此观察过,10辆车里,至少有三四辆车的驾驶者,做不到这一点。

 

  不仅是转弯角度拿不准,对于许多驾车人来说,通过限宽处,同样很艰难。每逢遇到这样的地方,会有许多的驾车人,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一点一点地尝试着通过。由于耗时太多,难免会造成拥堵。事实上,通过收费站、进出停车场时,车停的不合适,也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没有良好的车感,脑海中没有车的形象,不知道自己的车究竟有多大、与前方障碍物的间距如何、富裕空间还有多少。

  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绝不是买根塑料棒,更不是下车取卡,而是通过练习,培养自己的车感。比如,花20块钱买两个最便宜的桩桶,找个不碍事的地方,摆个门——俩桩桶的间距,是车宽+40厘米,也就是说,每边还有20厘米的剩余空间。然后驾车通过。

  开始的时候,大概只能以10-20公里的速度穿过去,多练几次,车速就会越来越快——女儿学习驾驶时,我曾对她进行了多个项目的练习,其中就包括这个,最终,她能以60公里的速度穿过。由于北京堵车十分严重,女儿平时极少驾车,以乘公交为主,但偶尔开车出去,甭管车辆如何稠密,女儿也能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可见,驾驶基本功一旦练就,即使很少用,一段时间内也不会生疏。

  叶公好龙的故事,流传甚广,但愿在汽车这个问题上,别让自己成为叶公。甭管您买的是便宜车,还是昂贵车,都应该具备一定的驾驶技术,即使不是为了别人,单单为了自己的安全,也应如此,而驾驶技术,只能通过练习获得。就拿上述这个很简单的训练来说,有了它,遇到窄路,就能比较准确地控制车子,迅速通过;遇到收费站,就能把车停的恰到好处,不至于下车取卡。


  关于《星爷说车》

  星爷—汽车使用爱好者、汽车媒体评论人。1988年开始驾车周游列省,至今不辍;2001年开始为媒体做汽车评测,阅车无数。

  星爷从不单纯迷信汽车品牌,更不盲目崇拜汽车动力,秉承汽车是工具的简单思想,把汽车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物尽其用是星爷最大追求。《星爷说车》实乃休闲茶馆,汽车生活,驾驶心得、旅行感受,凡与车相关的话题都将在“茶馆”与大家分享。

  点击下图即可进入《星爷说车》专栏。

  

本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