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二维码

车讯网 值得信赖的汽车媒体!

当前位置:车讯网 > 导购 > 正文

威旺S50对比宝骏560/哈弗H6防护结构谁更强

2016年11月01日 00:00 来源:车讯网 作者:车讯实验室
分享到:

  【车讯网 报道】随着SUV车型的持续火爆,自主的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相比合资和进口SUV来说,自主的精品SUV能够以更实惠的价格提供更高的配置和更大的空间,非常适合国人的口味。车讯实验室更关注车辆的安全,所以,今天我们对三款自主SUV的研究,主要对比一下它们的前部防护结构和车门内结构,看看在常规的性价比之外,它们是否也能够满足用车的安全需求。

  拆解掉三车的前杠皮,可以看到它们的内部结构。北汽威旺S50的车头部位,我们从侧门看过去,很明显可以看到,主金属杠体位于前大灯之前,这一细节很少被人关注。如此设计,前部发生轻微碰撞时,是先撞到金属防撞杠上,然后才会波及到大灯。也就是说,轻微碰撞,降低维修成本,大灯不会被连累。

  同样的位置,我们看宝骏560,前大灯组位于金属防撞杠之前,轻微碰撞就会先伤及大灯,灯组的更换成本往往比修个保险杠要贵。

  哈弗H6的大灯组和前金属杠体几乎处于同一位置,碰撞时也几乎同时受损。

  威旺S50的前杠铁,从正面来看,有凸出的肋筋,且杠体的厚度比常规的要厚很多(大多数前杠造型是扁高,S50的是厚矮),增加了碰撞时的吸能效果。杠体上没有多余的支架和繁杂的管线,干净利落。

  宝骏560的前防护结构采用了弓形防撞杠铁,吸能效果也不错,但厚度明显不足。

    哈弗H6前防护结构设计,问题就比较多了。首先前杠铁居然采用了镂空的结构,吸能效果较差。此外,杠体上方出现了大量的管线,且位于杠铁前方,发生前部碰撞时,管线先破损,会导致液体渗漏。杠体上方设计了大型金属支架,是用来支撑前杠皮用的,并没有实际的安全作用。在发生碰撞事故时,支架会连累水箱支架变形,导致维修成本提升。

  威旺S50的前杠后方带有吸能盒,且设计了溃缩引导槽,能够最大限度优化吸能效果,碰撞时尽量降低受损程度。吸能盒长度实测为10cm左右,非常不错。

  宝骏560的设计让人大跌眼镜,完全没有设计吸能盒。金属防撞杠直接固定于纵梁上。发生碰撞时,损伤会比较大。

  哈弗H6的吸能盒虽然长达12cm,但是前面的金属杠体都是镂空结构,这吸能盒还怎么去缓冲呢?

  再来看看三车的进气口高度吧。对于SUV车型来说,涉水性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威旺S50的进气口位于发动机舱最高的位置,实测距地高度为91cm左右,相当不错。

  宝骏560进气口位置稍低,为82cm左右(发动机舱盖下方和水箱散热片之间),表现也算不错。

  哈弗H6的进气口吓了我们一跳,身为SUV,居然比轿车的进气口还低,仅为60cm左右。下雨天开着H6可要当心呀,不能去水太深的地方。

  威旺S50发动机舱内设计了量产车中极为罕见的“顶吧”,俗称平衡杆。这种配件一般都是高性能改装车的专属。作用的加强发动机舱整体框架的刚性,在极端恶劣路况下,避免机舱受力变形。对于一般的民用量产车来说,这种配置非常的超前,显得有些用料过猛了。

  再来看看车门的内部设计。威旺S50车门采用了一提冲压成型工艺,美观度极好,车门金属的整体性很完美,刚性更好,发生碰撞时不易变形。此外,防水层采用高成本的透明塑料,材质较厚,防水效果好,工艺上乘。车门的线束保护很好,用绝缘防潮防割布进行缠绕,走线合理。

  宝骏560的车门采用了低成本的拼接工艺制成,美观度不太好,有明显的焊点焊缝。钢板的整体性欠佳,碰撞时有被撕裂的风险。防水层采用半透明较薄的塑料材质,防水效果一般。车门线束保护和威旺S50近似。

  哈弗H6的车门同样采用了拼接工艺。防水层才艺了黑色复合棉+薄塑料材质,效果一般。线束处理和另外两个车差不多。

  威旺S50的车门内加强结构设计良好。圆形钢防撞杠较粗,贴合位置较低,符合SUV的特点。由于SUV车型本身较高,较低的防撞杠位置可以更好的保护乘员的腿部安全。加强筋斜置于门板内,角度和位置都有利于增强门板的刚性,发生碰撞后更易开启车门。

  宝骏560也采用了圆形钢防撞杠,采用了发泡胶粘合,胶体部分破损。杠体位置比较高,而加强筋几乎水平安置,对于提升钢板的刚性作用不大。加强筋后面出现的止震贴有点让人意外,二者重叠有可能产生二次共振。

  哈弗H6的设计和宝骏560近似,加强筋水平安置,且圆形钢防撞杠较细,还采用了“悬空设计”,钢管和门板距离太远,碰撞时很难起到实际作用。

  总结: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威旺S50、宝骏560和哈弗H6作为自主SUV的典型代表,它们的设计思路其实并不太一致。威旺S50更注重安全工艺,在消费者看不见的地方也没有偷工减料,在配置、动力和空间方面做得也很均衡。宝骏560和哈弗H6更多的是在车内配置和空间上下功夫,把很多成本都用在了能看得见的地方,当然这也并没有错。毕竟这三款车都是主流的国民车,价格不高,总不能都做得十全十美。

本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