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二维码

车讯网 值得信赖的汽车媒体!

当前位置:车讯网 > 试驾 > 正文

后备箱要人命 厂家减配政策迟钝自己解决

2016年10月12日 00:00 来源:车讯网 作者:夏星
分享到:

  【车讯网 报道】被困车内之类的意外是小概率事件,100万辆车、10年都可能不曾出现,可一旦出现,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话,对于当事者及其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悲剧。为了防止悲剧的出现,厂家应该本着良知,不减配;政府应该本着责任,给予监督。如果都有缺失,就只能靠自己了。

  据报道,国庆节期间,四川绵竹市两位来自不同家庭的女童,凑在一起钻进汽车后备箱玩耍时,不慎将仓门锁闭,待家人找到,两人奄奄一息,抢救未果,酿成悲剧。在这条新闻报道的后面,我看到这样一些留言:

  假的吧?后备箱怎么可能闷死人。

  小编胡说,后备箱不可能自己锁上。

  大家注意,2个女童!2个女童!背后肯定有故事。

  首先,我想说,后备箱里不仅非常闷,而且确实能自己锁上。

  在拆车坊做解析时,我时常钻入汽车的某个地方,比如底盘下、后备箱里,在这些地方确有一种压迫感,换成忍受不了压迫感的人,可能连1分钟都坚持不住。如果气温高,只需呆上几分钟,便大汗淋漓,从里到外湿个透。至于自锁,我没遇到过,但我认识的一位汽车修理工遇到过——当时他躺在后备箱里拧螺丝,一阵风吹来,凑巧把仓门关上了,从里面推不开,只好大呼小叫,直到有同事经过,才把他解救出来。被困的时间估计没到10分钟,但正值中午,出来时已经几乎晕厥。

  仓门居然能被风吹闭,肯定是太凑巧了,不过,有些车的后备箱仓门,确实比较容易关闭。比如前些日子,试驾迈锐宝XL,发现它的后备箱仓门很奇特——打开后必须将仓门处于直立状态,才能稳住,稍有倾斜或轻轻一碰,仓门便立即坠下,灵敏度之高,非常罕见。如果车停在一个斜坡上,即使坡度很小,也无法让仓门稳住,换句话说,打算开启后备箱的话,首先必须确保汽车停在平地上。

  为了避免上述意外,有些汽车在后备箱里设计了一个拉手,只需轻轻一拉,仓门立即弹开。不仅如此,考虑到仓门关闭后,后备箱内漆黑一片,为了让受困者更容易逃生,该拉手往往带有荧光。

后备箱要人命 厂家减配政策迟钝自己解决

  比如,4年前在英朗的后备箱里,见过这样的拉手。为了观察它的效果,当时我曾钻进后备箱,关闭仓门,把照相机感光度调到3200,光圈开到最大,快门设定为1秒,拍摄到了下面这张照片。也就是说,如果被困,有了这样的设计,逃生的可能性大增。

小制作能救命 给君威行李仓加个逃生功能

  后来,在轩逸的后备箱里,也看到了逃生拉手,但非常粗糙,仅仅是一个黑色的小塑料片,不仅拉动不易,且不带荧光,不易被发觉。

后备箱要人命 厂家减配政策迟钝自己解决

  3年前解析君威、迈锐宝时,令我感到很困惑。这俩车都是中型车,比身为紧凑型车的英朗、轩逸高出一个级别,却没有配备逃生拉手。级别高、售价高,配置反而降低,实属不该,于是写了篇评论。结果引起争议。数位车主留言道:无论是君威还是迈锐宝,都有逃生装置,只不过是内藏式的,你没发现而已。

后备箱要人命 厂家减配政策迟钝自己解决

  留言中所说的“内藏式”,指的是仓门内壁上的一个小洞(见上图),该洞内可以看到一个凹槽,与锁机构相连,通过它确实可以开启仓门,但需要借助工具,比如车钥匙,并需要事先进行过练习。

后备箱要人命 厂家减配政策迟钝自己解决

  为了验证这个“内藏式”逃生装置的效果,我邀请了4位同仁进行测试。结果,只有1人因事先练习过,在5秒钟之内完成开启,其余3人均未能如愿。可见,这个装置在紧急关头,效果甚微。由此我认定,这个装置算不上真正意义的逃生装置,因为它一没有醒目的标识;二无法简单地操作。

后备箱要人命 厂家减配政策迟钝自己解决

        据友人介绍,美国本土销售的车,必须配有逃生拉手。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属实,但我确实在不止一款来自北美及西欧的车上,见到过它的身影。就连已经彻底本土化的绅宝,也没有将其减配。

  既然如此,君威和迈锐宝为什么没有呢?拆开君威仓门锁机构,才看到,它的内部结构并没有变化,逃生拉手的固定位都还在,也就是说,只要是有一套逃生拉手,就能很容易地装上。由此怀疑,君威与迈锐宝进入我国国产时,逃生拉手被省略了。于是上网搜索,在一家电商里,找到一个科鲁兹的逃生拉手,店家说,它同样可以用在君威或迈锐宝上。打电话询问上汽通用4S店,得知该配件48元/个,另加工时费70元。

后备箱要人命 厂家减配政策迟钝自己解决

后备箱要人命 厂家减配政策迟钝自己解决

       如果就此事指责厂家减配,似乎并不公平。厂家肯定有理由——我们的产品符合中国法律,符合中国国家标准。这句话没错,确实如此。我相信,任何一个汽车厂家,其产品进入某一国时,都会根据该国的法律、规则做些适应性调整。您的要求高,我的产品自然就更加完备;您的要求低,我当然没必要自己给自己找事儿,无谓地增加成本。顺着这个思路,每当遇到某车减配,最好别忙着义愤填膺,先查查咱们在这方面有没有国家标准,如果没有,最多指责一下这个厂家不厚道,仅此而已。就拿前几年闹得风风火火的车内空气来说,咱们只有一个国家建议标准,并无硬性要求,人家厂家当然占理。

      据说,我国仅汽车类的“国标”就有千余个,只是咱们的国标从制定到颁布再到实施,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比如儿童安全座椅,历经数年的反复研究,期间媒体多次呼吁,才慢腾腾地出台了。也就是说,面对社会发展,咱们的规则出台总是显得有些缓慢,追不上时代的脚步——远的不说,最近几年的电动自行车、网约车,都是如此。

       其实,即使没有标准,有法律保护也行,美国正是如此。面对瑕疵,真敢下狠手,连罚带赔,甭管多大的公司,也不得不忍气吞声,乖乖认领。相比之下,咱们注重的是仁慈,看得更为长远,如果把商家罚得爬不起来,今后谁缴税呢?既然厂家的良心指望不上,政府又需要深思熟虑才能拿出对策,眼下能解决问题的,只能靠自己了——这么说其实很极端,有些问题咱们根本解决不了,只能等待,可有些问题,比如被省略的逃生拉手,也许就能自己解决。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全文浏览
本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