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订阅车之讯
当前位置:车讯网 > 用车 > 故障解析 > 正文

盼《指南》早日落实 国外车内空质法规概述

2013年08月01日 00:00 来源:车讯网
作者:霍保智
我要评论(0)

  【车讯网 报道】距离深港澳车展奔驰车主维权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两个月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车主与奔驰厂商的协商依然在持续进行,但依然无法达成共识。车主们在抱怨奔驰厂商的同时也在呼吁着相关法规的早日出台。但其实在我国,去年3月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已经共同出台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盼《指南》早日落实 国外车内空质法规概述

  该《指南》的出台填补了国内机动车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空白,使国内一直处于无法规、无标准、无监管“三无状态”的机动车车内空气质量有了一个“国标”。但是,由于《指南》属推荐性国家标准,而非强制性标准,因此使其规范作用大打折扣。

盼《指南》早日落实 国外车内空质法规概述


  美国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就曾出现过多起因车内空气污染伤人致死的事件。鉴于此,美国把室内和车内污染作为人类健康的五大危害之一。

  2006年,美国AnnArbor环境集团发布了题为“任何速度都有毒”的检测报告,称车内空气中的有害化合物含量是家居和办公室中的5到10倍。该集团采集了11个国际著名汽车品牌的车内灰尘样本以及挡风玻璃薄膜样本,经化验分析后显示,车内普遍存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车内坐椅、地毯、扶手和电线胶皮等都会产生对人有害的化学物质。研究测试发现,新车出厂后车内有害气体的挥发时间至少需要6个月以上

  美国环保局要求汽车制造厂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申报,并必须经过环保部门审查以确保对环境和人体危害程度达到最低点后才能使用,申报者一旦违反规定,将负担巨额的罚款,还要召回产品清理污染,主要负责人甚至会被判刑。

  日本

  日本机动车协会(JAMA)2005年发布了《小轿车车内空气污染治理指南》,该指南以自主行动计划的形式发布,希望日本主要汽车公司在2005年以 后新生产的汽车中减少车内空气污染,该指南同时也发布了JAMA建议的测试方法,在40°C的状态下测量甲醛排放,然后开启空调,控制目标是25°C,在 该状态下测量VOCs排放。该限值主要根据日本建设省关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确定。

  另外,日本汽车厂商针对车内空气污染专门开发了系列附属产品,譬如带除菌功能的新型汽车空调等,在出厂前,还有专人针对“车内味道”进行感官评价。丰田汽车还推出了一款“除菌离子发生器”,用来消除车内细菌和浮游物,并清除异味,在日本很受欢迎。

  此外,日本还通过一种名为“光触媒”的技术清洁车内空气,主要是对有害气体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凡是使用“光触媒”进行处理后的车辆,在5年内不必再做任何消毒工作。因此,虽然这一技术成本相对较高,但也在日本广为应用。

  德国

  德国是最早关注车内环境污染,并颁布相关法规政策的国家。作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德国,车内污染在德国曾经也很突出,屡有消费者投诉。由于开始时没有相关法规,无法达成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为此,德国环保部门会同汽车制造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相关部门联合制定了“德国汽车车内环境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细化。

  相关规定包括:(1)汽车本身、装在车内的塑料配件、地毯、车顶毡、沙发等需符合德国“蓝天使”环保标志的要求。(2)车内装饰,坐套垫、胶粘剂等装饰材料含有的苯、甲醛、丙酮、二甲苯等必须低于“德国三级车内环保标准”,比如车内甲醛含量不能超过0.08mg/m3。(3)汽车销售前还必须经过有毒空气释放期。

  另外,德国鼓励使用天窗。由于污染空气一般是从汽车风口流入,再从车尾风口流出,在这过程中会有微量的污染空气滞留在车内,并且在车内形成环流,这时车内的污染是车外的10倍。因此,德国一半以上的汽车设计了天窗,依靠汽车在行驶中气流在天窗顶部的快速流动而形成车内的负压,将污染分解在通风口,以空气补充的方式进行通风换气。

  德国汽车非常重视车内空气净化器的配备,使用蜂窝回流式的空气净化器效果更明显。为了彻底抗菌,德国也使用目前流行的汽车抗菌净化新技术——光触媒技术。还有,德国的很多车子都配备PCP定钛子,将车内污染物VOC有效分解,使有害气体无害化,避免车内细菌、病毒交叉感染,保持车内卫生。

  韩国

  2007年6月5日,韩国建设部颁布了“新规制作汽车的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标准”,该管理标准规定了新生产车的挥发性污染物排放检测方法和标准。韩国汽车通过高科技自动监测车内空气质量,高档车一般配备AQS空气质量传感器,一旦车外的空气质量超标,AQS会自动切断风门,阻止废气流入车内。

  俄罗斯

  俄罗斯早在1999年制定并实施了P51206-98号“车辆车内污染物评价标准及方法”的国家标准,把驾驶室中的CONONO2C3H4O的最高浓度分别作出限制,以控制车内空气的污染。

  澳大利亚

  目前,澳大利亚已经把车内环境列为室内环境,在制定健康标准时,把车内环境和办公室、教室等并列

       从上面各国针对空气质量的法规不难看出,国外对车内污染物的控制是十分严格甚至苛刻的。而在国内这些也只是一个非强制性建议各异。这种本质的差异也是正是此次奔驰事件最根本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 国外标准 - 国内标准 - 沥青门 - 奔驰 - 宝马 - 奥迪
责任编辑:霍保智
版权声明:本文系车讯网(chexun.com)独家稿件,版权为车讯网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车讯网带链接)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更多>>

论坛精选内容

迟到的斯巴鲁XV2.0选购记

首先得先追朔到选车过程,选车真是个纠结的事情...[更多]

2013BMW M体验日报道

M体验日,顾名思义,就是全程体验BMW M系车,M3、M5、M6...[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