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正文

合资模式,才是大众/丰田们电动车缓慢的主因?

路咖汽车

直奔主题,如今发展势头甚猛的新能源汽车,存在着一个较为显著的矛盾冲突。

在2012年左右,造车新势力、中国自主品牌、外资品牌,它们是同时开始起步新能源汽车业务布局的。但,随着时间过去了近10年,我们如今看到的市场局面是,市场局面牢牢地被中国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所把控,而原本在燃油车领域里独霸绝大多数份额的外资品牌,却脚步缓慢、份额低。

而舆论界,将之中的原因,比较一致的指向了“传统巨头因为有着极大的燃油车比例,因此大象转身慢,同时因为电子电气能力较差,以及战略偏保守,所以有了如今的局面”。

这一理由确实能相对完备的回答“局面为何是今天这个样子?”,不过从最新的消息中,我们还能找到相关一系列新答案。

新局面:从不能不想,到想但不能

2012年左右开始,外资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业务路线,几乎和所有企业一样,试水为主,并不谋求拿下“抢跑优势”。

诸如,2014年,日产聆风的中国版本-启辰晨风投放市场,取得了一定的销量,同时因为它接近30万元的指导价,这个销量的含金量是有的;

2016年左右,别克也进行了相关产品的推出,带来了北美雪佛兰版本的中国别克VELITE 5,但因为此时市场已逐步成熟,别克的车型即贵又没有特点,销量惨淡;

2017年,福特和众泰签订了相关新能源项目的合作投资,不过如今可能面临解散;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2021年单月超过10%,随着发展路线2.0的确定,以及各国禁燃令/新排放法规/新能源积分交易/全球气候协定/碳中和/碳达峰等一系列支配未来的核心路线确定之后,外资企业面临的局面是,不得不加速。

于是,态度从不想变成了想,技术/零部件/座舱/法规等都在进行推进,但,手握技术储备/生产能力/渠道/资本的它们开始发现,这并非是自己想做就能快速解决的事儿。

现代起亚,是除雷诺-日产外,唯二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里早有建树的企业。近几年,快速推出了一批集成了先进三电技术的车型,同时价格也有一定的诚恳,但销量数字却始终无法提升。现代菲斯塔EV,2019年上市,续航490公里补贴后不到18万起;昂西诺纯电动,2019年上市,续航500公里补贴后不到17.5万起。后续又有新车型推出,同时现代起亚也给予了官方的很大力度补贴,价格已经无限接近中国品牌电动车,但并未有所起色。

目前风风火火的大众ID.系列,也同样采取现代起亚的相仿策略,低价/给予补贴/新势力类服务/差异化定位,但如今同样面临困局,更多是抢夺新势力及中国品牌们“吃剩下”的市场。

而丰田、本田、日产、通用等,除了日产品牌将在2021年开始加速推进之外,丰田/本田的路线因为手中握有油电混动,还是全局路线;而通用汽车速度更慢,2022年凯迪拉克开始电动化工厂的建设,至于后续的产品落地,还需要时间来储备。

而手握相应技术储备/量产能力的外资品牌,还需要面对下一个话题,它们如何来跳脱于合资模式所带来的一定阻碍。

先行的大众,可能会是个好的案例

近期,风传大众考虑再收购江淮工厂,而这一行为则引得了其原有两大合作伙伴的“新反馈”。

反馈在于,2020年,大众获得了江淮大众75%的控股权,随着此前收购一家工厂,如今它在寻求再收购一家工厂,谋求进一步发展自己在华的新能源汽车业务。

尽管,此前大众集团表示过,江淮大众所生产的产品,将与一汽-大众/上汽大众进行区隔和差异,但不断为江淮大众注入新能力,则一定程度上让另外两家合作伙伴感受到了不安,他们希望更多车型和技术要注入原有体系。

从商业逻辑来看,已经拿下控股主导的大众,在江淮大众中注入更多能量,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同时,按照江淮大众此前所公布的计划目标来看,因为体量极小(2025年产量达到20-25万辆,2029年将达到35-40万辆),也并不会对原本的合资业务产生太大干扰。

但,从另外两家合作伙伴态度来看,显然是对此存在较大差异的。

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的相关业务,占据大众集团全球销量和利润40%左右的份额,同时渠道也由其经营多年。换言之,关于大众在中国销量和利润的控制权,是握在合资伙伴手里的,从某种程度来看,未来它想在中国市场取得新能源方面的业务拓展,也必须要依托于原本合资伙伴。

但,从大众如今的举动来看,它是想尝试一种原有模式之外的新方式推进,体量不大/资产较轻/满足市场多变需求的速度更快,以及因为上述能带来的“收支平衡”。

也就是说,如今的现实局面更像是“大众想在中国进行一次新的实验,而原有的模式至少目前是并不想在没谈明白利益分配之前,让它进行的。”

大众该如何解决此事?答案其实比较清晰,即,与原有合作伙伴之间对于质疑/利益等进行细节明确的谈判与划分,之后,即可继续同时推进ID.系列以及江淮大众电动车的业务布局,以及双方达成一致之后所具备的加速推进能力。

当然,这之中会面临极多的选择以及差异,毕竟面临利益分配,想让任何一方做出让步都不可能轻易实现。

如果之后,此事件有了新的进展,那无疑大众会又开辟一个新领域的话题,处理得当的话,可以拿下新的标杆位置,成为其他外资企业值得借鉴的相关案例。当然,最终的结果如何,一切还需要等待事件的进一步发酵,以及大众是否会与合作伙伴之间有新的洽谈。

写在最后:

本质上,矛盾的发生主要都是因为逻辑之间的不差异而引发的。

随着与传统燃油车差异性较大的新能源汽车、智能电动车进一步得到发展,其与原有车型的生产方式/成本/零部件构成/利润来源都进一步产生着差异,也就造成了新的冲突。

而这些,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因为它关乎落地能力。

即便,手中握有相应的技术储备、制造能力,调整了企业的发展战略之后,也要面对怎么把它造出来和怎么卖出去的问题。

分享到

评论
评论
0 / 500 字
猜你喜欢
热门PGC 查看更多
  • 全部拆解

    启辰 大V DDi

    看报告
    评分86
    全部拆解

    大众 朗逸

    看报告
    评分67
    部分拆解

    吉利 银河L7

    看报告
    评分85
    部分拆解

    欧拉 欧拉闪电猫

    看报告
    评分85
  • 全部拆解

    大众 途昂

    看报告
    评分77
    全部拆解

    大众 途岳

    看报告
    评分74
    部分拆解

    哈弗 枭龙MAX

    看报告
    评分79
    部分拆解

    星途 瑶光

    看报告
    评分85
  • 全部拆解

    捷途 捷途大圣

    看报告
    评分85
    部分拆解

    吉利 帝豪

    看报告
    评分75
    全部拆解

    大众 凌渡L

    看报告
    评分80
    全部拆解

    奥迪 奥迪Q2L

    看报告
    评分68
播放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