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乌苏里江一路往南
告别乌苏镇,我们沿乌苏里江一路南下,沿途经过了很多农场,都是50年前城市青年参加边疆建设兵团时创建的。我曾认识一位老知青,他当年就在这一带开拖拉机,农耕或收获时节,每天早上驾车出发,笔直地往前开,中午停车,吃点儿东西,然后掉头往回开,也就是说,一天只走了一个来回。耕地面积之大,由此可见。这些知青后来都回到了原籍,但他们把一生中最好的时光,留在了这里,深刻地记忆挥之不去,一路上,看到好几辆北京牌照的汽车,都是昔日的知青,在孩子的陪伴下,故地重游。
这一带水资源很充沛,土地肥沃,但由于在历史上人迹罕至,被称为“北大荒”。自从开垦之后,这里成为了中国的粮仓,途中曾见到一个中央直属的粮食储备库。
北大荒土地肥沃,水流充沛,开垦后成为了粮食盛产地。
40多年前,几十万城市青年来到这里垦荒,如今成了农场。
我们沿乌苏里江一直走到虎林市的虎头镇,才转向西,直奔牡丹江。这一路上,途经了珍宝岛与虎头要塞。
在211省道69公里处,有个路口,写着往东19公里是“公司亮子”,当走到19公里时,有个路口,左转2公里,便是大名鼎鼎的珍宝岛。所谓“公司亮子”,是因为这儿的山叫公司山,而亮子是捕鱼的意思。在“公司亮子”确有一户人家,不仅从事渔业,还提供渔家宴给旅人,家门口就竖着个界碑。
在211省道69公里处,可以看到这个牌子,往里走21公里便是珍宝岛。
“公司亮子”有户渔家,门前竖立着界碑。
有客人来就餐,便划船到网箱里抄一兜鱼。
珍宝岛是一个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500米的无人岛,因为形状像元宝,故名珍宝岛。1969年3月,我国边防部队在这个岛上,与入侵的苏军爆发了3次战斗。据公开的资料,我国边防部队毙伤苏军230余人(苏方数字152人),毁伤坦克和装甲车辆19辆;中国边防部队伤亡92人。至于为什么会爆发这场冲突,至今众说纷纭。
不过,在战斗中,一辆苏军坦克被击中,瘫痪在江面上。苏军看到把受伤坦克拖回无望,用炮轰开冰层,让坦克沉入江中。2个月后,我方用人力悄无声息地把坦克从江中拖出,又派出工程兵修路,把坦克运到哈尔滨,并最终运到北京,陈列在军事博物馆里。
珍宝岛事件后,我国在岛上修筑了哨所。
前几年,俄罗斯正式承认该岛属于中国,当地人称为“百年首捷”。
这件事导致我国北方各大城市纷纷修筑防空洞,预防苏联人的轰炸,而北京地铁一号线,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事实上,地铁一号线是备战所需,它的任务是运送军队,至今西段有3站尚未开放。
虎头要塞与二战最后一仗
继续往南,来到虎头镇,江边有座关帝庙,门口有块牌子写着“东方第一庙”。虎头在历史上是赫哲人的地盘,能出现汉族人的庙宇,肯定与清朝有关。毕竟努尔哈赤非常推崇三国演义。
乌苏里江边的关帝庙。
关帝庙门前不远,是位于江畔的界碑。
这一带的乌苏里江非常宽,江对面是俄罗斯。
据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后一仗,就发生在虎头镇。目前在虎头镇,有个日军要塞博物馆,还有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园。
之所以将虎头认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地,是由于,二战尾声时,苏联对日宣战,并于1945年8月9日,开始进攻虎头的日军阵地,打到8月15日,才攻下其中的一个阵地,就在这一天,驻守日军得知天皇宣布投降的消息,但他们砸碎了收音机,誓死与苏军作战到底。两军一直打到8月26日,日本在此的守备队共1387人,除53人生还外,全部被歼。
在昔日日军工事旁,建起了博物馆。
日军为了遏制苏军的运输线,在虎头建设了重炮阵地。
大口径的火炮购自法国,法国技师在虎头安装后与日军合影。
博物馆内展示的日军炮弹。
日军重炮阵地遗址。
博物馆旁边的地下,便是日军的工事。
这件事让我想起,日军宣布投降后,有个奉命潜伏在菲律宾山区的士兵,一直打到70年代,才奉昔日长官的命令,向菲律宾政府投降。也就是说,他比日本政府多打了30年。毋庸置疑,日本人的顽强与坚韧,令人敬佩,中国要是有十分之一的人具备这种性格,估计俄国人和日本人根本不敢来。
探访唐朝的附属国
这一路上,虽然都是省道,但路况很好,车辆稀少,行驶起来很舒服。过了虎林市,开始有高速公路了,沿着它,很快就开到了牡丹江,我们即将告别黑龙江,进入吉林省。
鹤大高速东京城出口,出去后行车几分钟,便是渤海国遗址。
在临近省界的地方,途经东京城,这里在唐朝时期,是唐朝的一个属国:渤海国的都城,叫龙泉府。城市的南门,中央主干道,皇宫大门以及中轴线上的5进大殿遗址,保存完好。很有气势,且布局与北京明清时期的城池,基本一致。
首先看到的是城市南门,相当于北京的前门。
过南门后往里走,不远处是昔日城中的寺院:兴隆寺。
寺中的唐朝经幢,保存完好,堪称珍贵。
沿着一条笔直的大街,来到皇宫门前。
渤海国是粟末靺鞨族人建立的,它的版图是今天中国的东北以及乌苏里江以东到大海,再加上朝鲜北部的一些地方,也就是说,这个国并不靠着渤海。它有3个首都,最早在今天吉林的敦化,然后搬到吉林的和龙,最后搬到眼下这个地方,这里在行政上属于黑龙江省宁安市。
看资料介绍,渤海国存在了200多年,传位15个王,但在现场的介绍牌子上,见到的却是历时900多年,也不知道哪个对。不过,在中国历史上,属国确实很多,周边的一圈,从北边的朝鲜,到东边的菲律宾,再到南边的越南,都是属国,遗憾的是,到了清朝末期,一个个都没了。
昔日的皇宫有5进大殿。
第一进大殿是个门,相当于北京紫禁城的太和门。
第二进大殿是正殿,相当于紫禁城的太和殿。
再往后还有3个殿,应该属于后宫了。
现存的基座均为火山石砌成,这周围有不少火山。
渤海国遗址南边十几公里的地方,是牡丹江被火山喷发阻碍之后,形成的镜泊湖,阻碍之处构成了一个瀑布:吊水楼瀑布,它与黄果树、壶口并称中国三大瀑布(还有一种说法,加上庐山或长白山的瀑布,并称四大瀑布)。但是,闻之最近瀑布水量很小,只有两三米宽,便没有进去看,毕竟镜泊湖的门票不便宜。
火山喷发阻塞牡丹江,形成了镜泊湖。
沿着高速公路,再往南,就该是吉林省了。我们与此次从漠河到三亚的第一个省份:黑龙江,就此告别。
下期:《中朝边境印象 自驾车漠河到三亚之辽吉篇》..
具体内容敬请点击下图,即可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