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二维码

车讯网 值得信赖的汽车媒体!

当前位置:车讯网 > 试驾 > 正文

安全意识更重要 从安全座椅谈汽车3大矛盾

2016年03月07日 00:00 来源:车讯网 作者:夏星
分享到:

车讯网 报道】日前,一段微信广泛流传,说的是母亲抱着孩子坐在副驾,遇到追尾,气囊起爆,孩子头部受伤,而且伤的不轻。很多人在留言或转载时,都表示非常惊讶。6年前,我第一次为儿童安全乘车做专题时,就发现买车时注重安全、使用中忽视安全的奇怪现象比较普遍,而这一矛盾直到今天依旧广泛存在。事实上,私家车领域类似的矛盾,还体现在动力、养车等几个方面。

安全意识更重要 从安全座椅谈汽车3大矛盾

  矛盾之一:关于安全。

  我曾做过这样一个统计,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或者比较主要的位置进行考虑的,在咨询买车的留言中,超过半数。也就是说,多数人在物色汽车时,会把安全看得比较重要。前几年对某个厂家的几款车进行拆解,看到大都没有安装车尾防护杠,过了几个月,当我再次来到这个品牌的4S店买车时,几乎被拒之门外。据说,拆解报告发布后,其销量锐减。当时我觉得很诧异——我与这个品牌无怨无仇,也根本没打算通过揭露问题而敲诈钱财,只不过有一说一、就事论事而已。既然有那么多人注重安全,您的车在北美销售时又有防护杠,就别搞区别对待,装上不就得了。

  但是,很快我就发现,虽然有那么多人在买车时特别注重安全,在用车时,却显得有些漫不经心,说句不客气的话,一部分人在用车时,根本没把安全当回事儿。比如,喝了几杯啤酒或吃了几片感冒药照样开车、开车时看短信看微信打电话,没经过观察且没开转向灯就并线,从不把路权放在眼里、转弯时与直行车争抢,把座椅调到最低、从外面看几乎是无人驾驶,厌恶排队、只要前面有等待就把车开进自行车道甚至人行道。诸如此类的行为,想必您肯定见过,这些行为其实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但今天只说一个,那就是约束。

  当事故发生时,保护车内人员最为有效的东西,是约束装备。对于成人来说,约束装备是安全带,对于身高在1.5米以下的儿童来说,约束装备是儿童座椅。

  我看过数百本随车的用户手册,绝大多数厂家在撰写手册时,都会把安全放在手册的第一部分,且篇幅很大,10多页算少的,写上四五十页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这些手册无一例外地都在提醒用户,必须注重安全带与儿童座椅,并非常郑重其事地写明:气囊只是安全带的辅助用品。其中,有个厂家在用户手册里这样写到:如果未系安全带,气囊反而有伤害车内人员的可能。关于儿童座椅,有本用户手册是这样描述的:当车速在40千米/小时以下发生碰撞事故,体重仅为5.5千克的婴儿,其力度会骤然升至110千克。110千克是什么概念?220斤呀,如果真要是达到这个力度,成人想在碰撞的瞬间依旧抱着孩子,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把孩子放进儿童座椅。

  遗憾的是,很多人买车后,根本没仔细阅读用户手册。我曾在朋友圈里询问过这件事儿,半数以上的人表示没看过,甚至还有些人,就连保养手册都没看过。

  6年前,我们车讯互联在北京朝阳门外大街办公时,楼后有个妇幼保健站,我站在门前统计过,几十位开车带着孩子前来做检查的,没有一个使用儿童座椅。6年后,我在住家附近的幼儿园门前,再一次进行这样的统计,依旧没看到哪位家长为孩子准备了专用座椅。看着家长们开着十几万、三四十万、甚至五六十万的汽车,却不愿意花上几百元或者一两千元,让孩子的安全更有保障,而是宁愿让孩子随意地在车上游玩、甚至站在座位上,更有甚至,居然从天窗把头探出来,我感到很不理解。

  据说,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市区道路车速很低,安全带与儿童座椅没什么用处,这些都是在高速公路上才有用的东西。没错,如果车内只有司机一人,车速只有20公里左右,看上去似乎确实没什么大碍,因为发生意外前的一刹那,司机多半会有所察觉,从而下意识地踩刹车踏板、握紧方向盘,无意中给身体增加了几个支撑点。如果车内还有乘客,就不好说了。乘客多半不会像司机那样紧盯着周围,如果乘客在低头玩手机、闭幕打瞌睡,身体处于放松状态,甭多,假设车速就是20公里,来个碰撞,乘客也有受伤的可能,当然,车速越低,受伤越轻罢了。曾见过一位乘客坐出租车,随着一脚急刹,出租车与一辆自行车撞上了,乘客猝不及防,身体向前冲,磕掉了一个门牙。我特想问问那位出租车司机,面对此景,您还坚持市区车速低,不必系安全带的观点吗?您作为开车人是没事儿,可乘客呢?

  在幼儿园门前,见过很多次,孩子上车后,兴高采烈地站在车里玩耍,有胆大的,甚至站在座位上。我想,即使家长以5公里的速度驾驶,遇到意外,急刹车也足以让站立的孩子受伤。

  几乎所有的限制条文与安全装备,都是起源于曾经发生过的交通事故。工程师们既然已经替咱们总结了以往的教训,并找出了解决方案,咱们就没必要进行再一次的验证。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蠢事,最好就别做了。应该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安全并不能完全依靠汽车技术本身,还得依靠您头脑中的安全意识。两者结合,才是最安全的。光有技术,没有意识,就是给您辆坦克,估计也会出事。

  矛盾之二:关于动力。

  第二个常见的矛盾现象,是对汽车动力的片面追求。每当一款新车上市,多数人关注的焦点,往往是它的动力。厂家投其所好,把同一台发动机,调出不同的功率,形成高功率版和低功率版,硬件差异不大,价格差异却比较大。这种盈利模式堪称很高级,没什么投入,却有很多产出。汽车媒体也不会落伍,0-100加速、18米穿桩,几乎成了汽车评测的必修课,以至于遗忘了每款车的核心价值。

  按理说,对动力要求很高的人,即使不是执着的发烧友,也得是驾驶技术比较精湛的爱好者。但在实际生活中,我注意到,一部分追求动力的人,更像是春秋时代的叶公,嘴头上对动力津津乐道,握着方向盘一上路,立刻原形毕露——该加油时不加油,该减速时减不下来,那车开得,要多肉有多肉。你在一旁看着都起急。开修理厂的人,会格外喜欢他们——因为车速低,积碳速度快,可以挣到更多的修理费。

  不过,这种人从内心里根本不认为是自己的驾驶技术太差,他们往往会把责任推卸给车或旁人。当你问他为何起步如此之慢,他会说这一带比较复杂,难免会窜出行人;当你问他条件允许为何不加速超车,他会说这车实在太差,只有一个涡轮,马力小,典型的小马拉大车,根本跑不动。

  正说着,一辆1.0排量的小面忽地超了过去,一会儿就没影了。短时间沉寂了一下,接着说:开这么快,作死呀,多不安全呀。

  矛盾之三:关于养车。

  第三个常见的矛盾现象,是养车中的一个奇怪现象。我不知道这个现象是否普遍,只是把身边观察到的,做个描述——某小区里,不少车主嫌每年1800元的停车费太贵,纷纷将车停在小区周围的道路上,因为附近的道路较为僻静,且无人管理,随便停。

  第一次看到这个现象,有些不解,按理说,买车是为了享受,既然楼的底层就有车库,停好车乘电梯就可以直接来到家门口,风吹不着雨淋不到,这么享受的事儿不去享受,非要把车停在几百米外的路边,何苦呢?后来分析了各国的收入与开销,发现众口一词的日本停车费全世界最贵、美国汽车保养全世界最贵之类的流言,其实都站不住脚,与收入相比,真正最贵的,是咱们。不仅如此,由于汽车在咱们这的一些人心目中是面子,哪怕节衣缩食、逼迫父母也得买辆自己认为的高档车。月收入最多能养得起一辆奥拓,却买来一辆奥迪,所以,养车时能省就省,因为经济能力根本没达到那个层面。

  费劲心机节约停车费、不买或少买商业保险,去路边店修车,这一切都是为了省钱,其实无可厚非,但当车子需要清洗时,原本可以打一桶水,备上一块海绵和几块擦车布,自己动手完成,可这样做的人并不多,更多的人们,喜欢到洗车店洗车。正规的洗车店比较贵,20元可能是最便宜的,40元比较常见,办卡便宜些,但每次也得二三十元,还经常排大队。于是,希望省钱的人们,跑到城乡结合部,在那些极为简陋的小店里洗车。

  既然想省钱,自己洗不就得了,干嘛还非得花钱请人洗?难不成是觉得劳动很丢人,非常渴望把自己想象成中国古代的皇族,身边有一大堆人伺候。还是说,觉得洗车是个技术活儿,怕自己洗不好,把车弄坏了?

  我始终没想明白。总觉得这是个很矛盾的现象。


  关于《星爷说车》

  星爷—汽车使用爱好者、汽车媒体评论人。1988年开始驾车周游列省,至今不辍;2001年开始为媒体做汽车评测,阅车无数。

  星爷从不单纯迷信汽车品牌,更不盲目崇拜汽车动力,秉承汽车是工具的简单思想,把汽车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物尽其用是星爷最大追求。《星爷说车》实乃休闲茶馆,汽车生活,驾驶心得、旅行感受,凡与车相关的话题都将在“茶馆”与大家分享。(点击下图即可进入《星爷说车》专栏)

  下关到宝丰 星爷与新海马S7行走滇缅路之五

 

本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