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和长安的整合,在今年春节过后成为了汽车行业热议的话题,对于新公司如何重组,大家纷纷进行了猜测,如今随着信息逐渐明朗,重组的细节似乎开始浮出水面。
#新公司悬念,只剩落地在哪儿?#
之前在东风与长安宣布整合的时候,我们曾写过一篇文章,名为《东风长安重组,新集团要怎么搞?》,在这篇文章下的评论区当中,重庆与湖北两地的网友开启了热议,其中的关键在与,谁都不想看到其中一方迁至他处。
地方民众内心都是如此想法,更不要提两个当事人了,作为汽车央企,自然不想将苦苦打拼下来的产业拱手让人,据悉,重组消息传出之后,重庆与湖北双方均进京争取落地方案,最终换来了一个折中的做法,新公司总部设在北京。
在此基础上,重庆与湖北均设立分部,并不存在“丢家舍业”一说,这样的好处自然很明显,双方都满意,而且中国或许也将诞生一个体量更大的车企。
#中国最大汽车重组分两步走#
整合的风吹起来之后,下一步显然就要在人事层面进行调整,目前,兵装集团管理团队已经更新,周治平在东风任职11个月后,任兵装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周治平曾先后担任兵装集团发展计划部副主任、资本运营部副主任、主任,南方资产副董事长、总经理,兵装集团职工董事,长安汽车董事、党委书记,中国长安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兵器装备集团总法律顾问、审计与风险管理部主任,一汽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常委等职。
这是在国内三大央企均任职过的一员老将,目前有观点认为其将主持此次东风与长安的整合。在此之前,长安汽车总裁王俊调任兵装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坊间称王俊对于汽车供应链非常有研究,此次调任,王俊将辅助周治平对重组后的汽车产业链进行重组。
此外,本应该在2025年退休的朱华荣已经续约,这一动作可以看出来此次东风与长安的整合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易完成的,而是需要老将坐镇,再加上年仅六旬的杨青、61岁的许宪平,他们的存在似乎就是为周治平、王俊等年轻一代坐镇扶持。
这就说明此次央企的重组被视为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一步,除了要将优势资源重组,更是想让新集团在未来的市场竞争当中具备更强的实力。
#重组,旨为后续精品化发展铺路#
此前有消息传出,东风和长安的此次整合是一次东风对于长安的收购,虽然这一说法引起了不小的讨论,但是仔细想想,在中国车企抱团打算成为汽车强国之际,这样的整合方式显然不是首选。
央企的整合显然是为了形成一个市场定位更加精准的汽车集团,并且在销量上形成规模效应,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二者并没有一个对另一方形成了碾压的态势,以2024年销量为例,长安汽车集团销量为268万辆,东风集团为248万辆,二者均处在一个相同的量级;此外两家车企面对2024年的销量目标均没有完成,并且双方的净利润均迎来下滑。
所以说,二者的重组必然是以整合双方优势资源为主,比如减少重复产品类型所带来的资源浪费与品牌内耗,整合供应链当中材料、人才、核心零部件,在市场接受度更高的产品之上进行应用。
比如汽车产品层面要更加聚焦,东风现阶段的优势是在与做出了一些有特色的产品,例如猛士、岚图,像岚图去年8.5万的销量同比提升70%,且今年1月开年也实现月销超8000台;且东风在电池电驱架构等方面的研发算是比较领先;但是像纳米、奕派在市场的总量相对同类产品就较低。
其次,技术体系布局更加完整,产品线更加丰富,像长安汽车在2月9日发布公告这样一个敏感的时间节点上,其还发布了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联合国内主流的AI、ICT企业、IOT生态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并且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研。
在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无序扩张之后,再次聚焦显然是发展的必然,民企之间像极氪与领克算是这一动作的代表,作为国家队的东风与长安再进一步显然更具备带头效应,毕竟在后续中国品牌面对国际化竞争之际,相对于大肆铺开的品牌,更为聚焦的高质量精品化汽车更能在全球范围获得影响力。【iDaily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