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车讯网
浏览量 3.6亿 粉丝 824w
关注

从北京自驾到云南 感受抗战之五:史迪威公路

1.2万 1天前

  【车讯网 报道】抗战时期有这样一张照片:盘山公路很有规律地盘旋着,形成律动之美,众多载满援华物资的卡车,沿着它爬上一座山。由于具备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这张照片被誉为史迪威公路的标志,人称24道拐。24道拐在贵州省晴隆县,刚好是我此次旅行的必经之地。

  在芷江停留一天之后,沿沪昆高速进入贵州。一路上,全是山,时不时地,能看到山间的苗族村寨。除个别寨子变成旅游景区,其余的,都是原貌,我到过其中的几个,感觉比景区更值得看。

  据说苗人的祖先,是中原的蚩尤部落,在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的打击下,被迫南迁,最终来到云贵高原。

  苗寨建筑大都是杆栏式,木质,上层居住,下层储物,最上面还有个存粮的夹层。通风极佳,但不保温,所以,天气冷时,他们会在屋里弄个火盆取暖。

  居住层有走廊,中间叫“美人靠”,据说是年轻女子的专座。逢年过节,女性盛装打扮,戴着数不胜数的银饰,大家在铜鼓的节拍中,在芦笙的伴奏下,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就这样,沿着高速公路,轻轻松松地西行,经过贵阳、安顺之后,来到晴隆县,著名的24道拐,就在县城旁边。从芷江算起,到晴隆550公里。

  所谓24道拐,其实是山区很常见的盘山路。1945年春天,美国随军摄影师约翰·阿尔贝特在晴隆,拍了一张记录援华物资运输车队的照片后,登在《国家地理》杂志上,24道拐从此出名,人们将其视为史迪威公路的标志。

  那么,史迪威公路是怎么回事儿?

  自从日军占领香港和越南之后,中国进口战略物资的通道,只剩下滇缅公路。日本为逼中国投降,于1942年出兵缅甸,试图切断我国唯一的“输血管”。为保卫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诞生了,可惜出国才两个多月,没打几仗,就输给了日军。撤退时,有一部分去了印度,改编成中国驻印军,这支部队于1943年打回缅甸,美国工兵部队尾随其后,修筑公路,这条路就是中印公路,也就是史迪威公路。

以下历史照片,均来自《国家记忆》, 美国通信兵拍摄

  中印公路的起点是印度利多,进入缅甸后,先是途经新平洋,然后穿越胡康河谷(野人山),随后转向密支那,接下来是八莫、南坎,最终在芒友汇入滇缅公路(下图红线),然后在芒友北边不远处的畹町,进入我国。

  也就是说,中印公路的实际施工路段(下图蓝线),是从印度利多到缅甸芒友,都在境外,长度约为507英里或478英里,大致在800公里上下。

  至于下图中的那一小段绿线,叫腾冲岔道——当时,由于进攻密支那受挫,战事拖延,史迪威命令工兵往东筑路,修到腾冲。直到打下密支那,才又按照原计划,继续往南筑路。由于腾冲岔道非常简陋,后来基本没怎么派上用场(腾冲到龙陵的路是日本人建的)。

  公路完工后,第一支美军运输车队,从印度始发,沿着它,于1945年1月28日,在畹町入境我国(下图),此举标志着中印公路全程通车。

  同一天,蒋介石在重庆发表题为《中印公路接通的意义》的讲话,他宣布,为表彰史迪威将军对我国抗战的贡献,把中印公路命名为史迪威公路。

  战略物资运到昆明,并非终点,还得接着往重庆及各个战区运。

  所以,中印公路的起点很明确,是印度利多,终点比较含糊,因为它在畹町进入我国之前,就已经在芒友汇入滇缅公路,也就是说,国内段的中印公路,其实是滇缅公路。所以,可以把中印公路的终点理解成是芒友或畹町,也可以理解成是昆明,还可以理解成是战时首都重庆。

  或许可以这样说,广义的中印公路,包括利多公路(利多到芒友)、滇缅公路(芒友到昆明)、滇黔公路(昆明到贵阳)和川黔公路(贵阳到重庆)。

  从这个角度看,将滇黔公路上的24道拐,视为史迪威公路的标志,没毛病。

  美国随军摄影师为何拍摄24道拐?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美从合作转为结盟,随后不久,中、美等20多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美国对中国的军事援助全面提升,大批战略物资从美国运往中国。为保障物资运输,成建制的美军工程部队被派往公路沿线,这里面,就包括晴隆的24道拐。

自驾车行走滇缅公路第一天:从昆明到楚雄

  在24道拐西南方向的沙子镇,驻扎过一支美军工程部队,他们对24道拐做过大规模的改建。既然24道拐附近有美军驻地,随军摄影师在这儿拍摄,顺理成章。

  前几年听说,昔日的美军驻地,已经开辟成景点,把历史进行了恢复。

自驾车行走滇缅公路第一天:从昆明到楚雄

  24道拐被谁发现的:戈叔亚。

  抗战时期的一些历史,被冷落了许多年,直到90年代,才逐渐被人想起。其中,当年登在《国家地理》上的那张照片,唤起一些人的兴趣,但谁也不知道,它究竟在哪。

  最初,人们以为,既然照片表现的是史迪威公路,那就应该在云南或缅甸。因为有人认定,史迪威公路指的是从利多到昆明。而缅甸境内的公路沿线,似乎没有如此陡峭的山,于是把寻找的范围,圈定在云南。可无论怎么找,也找不到。

  直到2002年,昆明一位孜孜不倦、研究滇西抗战的人:戈叔亚先生,终于找到了。

  原来,24道拐位于滇黔公路上,不在云南,在贵州,在贵州的晴隆县,紧靠县城。

  我在24道拐的经历:那天,我是在中午抵达晴隆的,下高速不久,沿国道进入县城——320国道大致呈东西走向,穿越县城。

  由于山势限制,县城是个细长条,位于山顶。出了县城,就该下山了,24道拐就是下山的路。

  县城出口处,有个路口,沿小路走过去,可以来到对面的山坡上,将24道拐全景一览无余。遗憾的是,我去的那天下雨,山间雾气腾腾,能见度非常低,没能亲眼目睹全景。只好转载一张24道拐公众号里的图片,以示地形。

  图片左侧,是滇黔公路的老路,靠24道拐爬上山,进入县城。图片右侧是新路,是如今的320国道。我去的那年,过往车辆都走新路,老路鸦雀无声,既没车,也没人。

  之所以如此安静,原因之一是当时还没成为景区。听说后来24道拐进行了旅游开发,社会车辆不许入内——我很庆幸自己去得早,能够亲自驾车,沿着这条崎岖的砂石路,感受抗战。

  离开县城,进入24道拐路段之后,首先看到的是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之后,经过一个90度的弯,随后出现了第一个180度的弯、也就是发卡弯。路边的石碑标明,它是第23拐。

  从这儿往后,是一连串的发卡弯,每个弯道的旁边,都立着块石碑,标明这是第几个拐。

  高度下降两三百米之后,来到山脚下的第1拐,它的旁边,是回到320国道的路口。从烈士陵园到这个路口,行车距离约3.8公里。

  我数了一下,所谓24道拐,真正的发卡弯是21个,叫它21道拐也许更符合事实。

  虽然弯多、弯急、直线短,但路面较宽,坡度不大,驾驶没有丝毫难度,反倒是很有乐趣,因为,如此之多的弯道,很适合玩漂移。

  在玩漂移的时候,前驱车与后驱车的控制方法,并不相同。海马S7是前驱车,需要在直道上,尽可能把速度加大,入弯时,收油瞬间打轮,由于重心前移,后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小于前轮,车尾就能顺滑飘过。我从中午一直到玩到下午3点多,来回跑了许多圈,开心至极。幸亏车上没乘客,否则,早就被摇的七荤八素,趴在路边吐了。

  顺便说一句,漂移仅仅是为了好玩,如果竞速,这种开法不合适,因为速度丢失较多。

  晴隆之后,再往前100多公里,进入云南省。此次旅行的重点,即将到来。


  下篇游记预告:感受抗战之六(明日发布),点击下图可直接进入。

  云南在有些人的脑海中,是个遍地有大象,到处跑孔雀的地方。抗战时期,这里先是成为大后方,而后又在一夜之间变成最前沿。如果想感受抗战历史,最值得看的城市,当属昆明——当年,它是民主的堡垒,如今,它是拥有抗战遗迹最多的城市。

阅读全文
感受抗战之五
1.2万
评论
分享
{{item.seriesName}}
指导价 {{getGuidePrice(item.minPrice,item.maxPreice)}}
{{getDisStateAndScore(item.disstate,item.score)}}
热门评论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评论
{{item.mainInfo.thumbUpCount?item.mainInfo.thumbUpCount:item.thumbUpCount}}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

{{item.fromUserName+":"}} {{item.content}}
全部评论

{{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mainInfo.fromUserName:item.fromUserName}}

{{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mainInfo.createTime:item.createTime}}

评论
{{item.mainInfo.thumbUpCount?item.mainInfo.thumbUpCount:item.thumbUpCount}}

{{item.mainInfo.content?item.mainInfo.content:item.content}}

{{item.fromUserName+":"}} {{item.content}}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留下你想说的话
{{commentCount}}
* 意向车型
* 所在省市
* 您的姓名
男士 女士
* 联系电话
补充说明
立即报名
您的个人资料可能会提交至品牌厂商的授权经销商或车讯网客服人员, 相关人员可能会与您确认试驾、购车等事宜。
猜你喜欢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