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正文

为什么不会有“中国马自达”?

大家车言论



马自达CX-30的价格出来之后,我发了一条微博,评论区毫不意外地,一整片全都是“下次一定买”。



啊,你们啊,太不给马自达面子了……虽然“下次一定”,可是这款车真的是漂亮又好开。只是它可能照顾不到主流消费者的主流需求而已了。但是在“偏门需求”,例如不落俗套的美学,需要纤细神经去感受的驾驶乐趣,却又做到了车坛独一家。


这时候,我又想起了马自达说过自己是一家“小公司”。不迎合主流市场的需求,只做自己认为好的产品,像极了那些有个性的艺术家。


现在回过头来看,敢于承认自己是小公司,真的不简单。这需要勇气和底气。说自己小,示弱是需要勇气的,这是第一层意思。而更深层次的意思,是需要有非凡的硬实力,才能成为一家小却有存在感的公司,才有这个底气说自己是“小公司”。



马自达因为小,所以只能靠苦心钻研大公司不钻研的技术,从而找到突破口,曾经的马自达深知硬碰丰田没胜算,于是在德国NSU公司手上盘下转子引擎的专利使用权,靠转子发动机一机成名。现在又研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汽油压燃发动机,创造出Skyactiv-X发动机。


做舒适、操控的平衡性做不过本田丰田,做舒适做不过日产大众;研究纯正运动车和跑车,又烧不起这么多研发资金,也没有这么大的市场可以回本……绞尽脑汁,马自达终于找到了一个钻研方向,研究“人马合一”。


这么看来,马自达的技术发展史,就是一部钻车坛牛角尖的心酸血泪史。就算如此,钻牛角尖,能钻总比不钻好。要是不钻这个牛角尖,恐怕连牛角尖这个狭窄的生存空间,都要被压榨到荡然无存。




这是残酷的物竞天择的结果。如果你是一个小公司,却做着和大公司一样的产品,那么被吃掉或者被淘汰,是迟早的事。你们看到的那些消亡的小品牌,都是没有个性的品牌。只有走出一条有鲜明特点的路,具备不可替代性,才有办法在残酷的车坛生存下来。


惨归惨,能够在某些非常个性化的需求里面钻研到极致,一说起xxx就想起yyy,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牛叉的存在,不是谁都做得到的。也只有这样做,这些小公司,才能在枪林弹雨里面找到自己的容身之所。



车坛不乏小公司,除了马自达,阿尔法罗密欧毫无疑问也是一个小公司。而且阿罗的调性和马自达的相似程度,更高于宝马和马自达:以高端豪华重塑品牌,主打操控和驾驶乐趣,代表色是激情的红色,不会为后排空间屈服,叫好不叫座……


某程度上说,把马自达说成东瀛阿罗,比东瀛宝马要更加贴切。


它们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有极强存在感的,即使体量很小,却无法忽视其存在的“小公司”。在他们的得意技的领域,连传统大品牌都干不过他们,所以他们才有立足之地。



除了它们,这些个性鲜明的小公司,一抓一大把。斯巴鲁,小公司,有水平对置发动机和全时四驱;路特斯,小公司,它是轻量化小跑车的标杆;沃尔沃,小公司,说起安全就一定会想起它;西亚特,小公司,以前和大众同质化,活在大众阴影下,所以现在要转型了。


那么,国内有哪些小公司呢?注意,在这篇文章的语境里面,小公司是个褒义词,是“小而精”的意思。


你会发现,没有任何一个品牌有这种小公司的气质。没有任何一个销量不高的品牌,是能够用“一说起xxx就想起yyy”套进去的。



当然,换成负面的说法,也不是没有:“一说起抄袭就想起众泰”,“一说起骗补就想起知豆”。


国内虽然有很多汽车品牌了,不过似乎谁都不愿意退一步主动宣布自己是二线品牌,更何况告诉人家自己是小公司。刚才我也说过了,承认自己的小,需要的自信和底气,比盲目把自己吹大要多得多。


销售规模小,就能成为小公司吗?绝对不是的。小公司的思维,就是要精心钻研出自己的一招必杀技,能把巨人撂倒的那种。所谓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绝。练绝招,本来就是中国品牌最缺的。


是时候没到啊。想想看,在汽车行业景气的这些年,大家都在做增量市场,竞争环境不够充分。很多品牌并不需要很核心的竞争力,每一样做到70分,甚至都不用合格。价格看着厚道,配置堆满配置表,总有人会为这些堆砌的配置买单。



这时候,所有的汽车品牌只要紧跟大势,总能捞着点什么。而且技术研发就像是玩养成游戏,前期很可能光投入不见效,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玩意儿。能舒服赚钱,为什么要给自己制造困难,去练一两招一技之长?


然而当市场收缩,市场格局定型,马太效应就会逐渐显现。其实不用说“会”,现在的中国车市就已经发生这件事情了。头部品牌可以在负增长的大趋势下销量逆势上涨,你说是动了谁的奶酪?


主流品牌满足了主流的消费需求,大口吃肉。非主流品牌还跟在主流品牌后面捡残渣,捡不出个康庄大道的。



你还别说。倒是那些很多人看不上的“互联网造车”品牌,因为明白自己是这个游戏的新玩家,一切从零开始,反倒有这种练好一招绝招的觉悟。既然一无所有,也不具备正面竞争的全方位实力,那么靠单点突破自然是一个理所应当的产品逻辑。


特斯拉就是这种极度偏科的学生,虽然做得不好的地方确实无法直视,可是做得好的地方也足够让人痴迷,让人允许它犯错。再例如蔚来的保姆式售后服务,我就问你香不香(不展开讨论它存在的其他问题,否则阿罗的可靠性和斯巴鲁的油耗可不高兴了)。


有的品牌真的应该转型成小公司啦(这里不点名,点名得罪人)。消费市场越来越饱和,做一线品牌都在做的产品,捞不出未来。另外正是因为市场饱和,汽车产品细分市场越切越细,这正是给小品牌见缝插针的机会。


当然,承认自己是小公司,不再和主流市场的主流产品正面竞争,这是一件需要很高明决策能力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定义一个之前不存在的产品,比对标一个已经存在的产品,难度大很多。


这太难了。我们从来都喜欢做大,我们崇尚以大为美。要小而精,只看这个“小”字,就已经太扎眼了。也罢,期待国内出现一个像马自达这种小而美的公司,也许只是我一厢情愿。


小而不精的,让他自然消亡吧。做大做强,才是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嘛。

分享到

评论
评论
0 / 500 字
猜你喜欢
热门PGC 查看更多
  • 全部拆解

    启辰 大V DDi

    看报告
    评分86
    全部拆解

    大众 朗逸

    看报告
    评分67
    部分拆解

    吉利 银河L7

    看报告
    评分85
    部分拆解

    欧拉 欧拉闪电猫

    看报告
    评分85
  • 全部拆解

    大众 途昂

    看报告
    评分77
    全部拆解

    大众 途岳

    看报告
    评分74
    部分拆解

    哈弗 枭龙MAX

    看报告
    评分79
    部分拆解

    星途 瑶光

    看报告
    评分85
  • 全部拆解

    捷途 捷途大圣

    看报告
    评分85
    部分拆解

    吉利 帝豪

    看报告
    评分75
    全部拆解

    大众 凌渡L

    看报告
    评分80
    全部拆解

    奥迪 奥迪Q2L

    看报告
    评分68
播放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