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1日 07:55 | 来源:东方早报 |
作者:
|
我要评论(0) | 我要关注 |
4月
临增额度抑短期需求
新牌上新车设警示价
上海推出了政策“组合拳”抑制价格过快上涨,包括临时增加额度平抑短期需求激增、“新牌上新车”、加大二手车额度过户转让管理力度、设置“警示价”机制引导理性竞拍等措施,也被认为是历年来治理车牌拍卖中投机炒作最严厉的“组合拳”,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效果,特别是增设“警示价”的措施,有效抑制了非理性拍牌和投机炒作带来的价格波动。
8月
首次出价缩短半小时
设立警示价启动机制
上海8月起实施新的机动车额度拍卖完善方案,将拍卖首次出价时间缩短半小时,优化拍卖系统界面,并设立了“警示价”启动机制。不过,为进一步消化拍卖价格非理性上涨因素,8月、9月继续设置“警示价”,车牌价格持续下跌。10月起,本市实施有条件启动“警示价”措施。然而,在暂不设警示价的情况下,10月车牌均价涨至83723元,比上月大涨1万余元。根据“警示价”启动机制,11、12月连续两个月设置“警示价”,为74900元。在重设“警示价”后,11月车牌均价跌至75717元。
12月10日
一次性公布年度
投放总量和警示价
为进一步加强本市机动车额度投标拍卖管理,上海再次出台拍牌新政,并将于下月开始实施。2014年,上海将试行一次性公布机动车额度年度投放总量和“警示价”措施,全年投放总量保持在10万张左右,且全年每月设置统一“警示价”72600元。同时,实施个人、单位机动车额度分场投标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