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青岛市环保局发布了《青岛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2013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对治理灰霾天拿出了七大防治措施共计20项实施细节,涉及清洁能源 、燃煤治污、尾气排放、工业废气、城市扬尘、绿化生态、PM2.5监测研究等七大关键词。这样治理灰霾到底行不行?3月5日至11日,市环保局将征求意见发布在官方网站上,邀请全体市民一同来拯救我们的呼吸。
头俩月一级天仅2天污染物95%是PM2.5
4日下午4时许,青岛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汉红燕在《青岛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2013年行动计划》新闻通气会上通报,根据环保部门的监测统计,2013年1月、2月两个月份,空气质量达到一级优的仅有2天,二级天有19天,三级及三级以上天有38天。
经全市13个大气监测子站统计,今年头两个月内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35.6%,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57.6%。“需要说明的是,去年同期的57.6% 优良率是按照旧版空气质量标准统计出来的,今年执行的新标准更加严格。但即使按照过去的旧标准算,今年前两个月的空气优良率比去年同期仍低了20.7%。”汉红燕分析表示。
汉红燕介绍,2月份以来,全市多次出现雾霾重污染天气状况,岛城大气污染的特点是煤烟、机动车、城市扬尘和工业排污等带来的复合型大气污染,突出表现为细颗粒物(PM2.5)污染。监测显示,头俩月岛城空气污染物中,95%为细颗粒物PM2.5,成为灰霾天的“元凶”。
环保局技术人员表示,经来源解析初步发现,青岛空气中的PM2.5有20%来自扬尘,30%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另有工业排放、煤烟的贡献率占到30%。
“拯救呼吸20条”今起公开征意见
针对灰霾天气,青岛市环保局同市城乡建设委、市市政公用局等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确定了本年度拟采取的共7个方面的治理措施和20项具体工作内容,起草了《青岛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2013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并于5日起公开向全体市民征求意见。
记者在《计划》中看到,初步决定的七大措施包括:推广清洁能源替代燃煤 ;实施燃煤污染高效治理 ;推进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全面加强工业废气和粉尘、扬尘污染治理 ;全面加强城市扬尘污染控制;加强城乡绿化生态建设;细颗粒物PM2.5的监测研究 。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2013年行动计划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身体健康,某些措施可能给部分市民带来生活的不便,市环保局希望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形成共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使各项防治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措施更加有效,行动更加有力,能使灰霾污染严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5日起,《青岛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2013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全文将在青岛市环保局网站刊登。征求意见时间为3月5日至3月11日。期间,青岛市环保局将设立公开电话(工作日上午9:00至12:00,下午1:30至5:30)和邮箱wfc@qepb.gov.cn,欢迎公众建言献策,积极参与。
具体细则
治理灰霾天,七大关键词
新建10座加气站,鼓励机动车“油改气”
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燃煤。加快建设中石化山东LNG项目和配套输气管线,新增天然气用量1.5亿立方米,供气总量达到10亿立方米。建设和改造燃气管道260公里,新增天然气用户6万户。新建10座汽车加气站,鼓励机动车“油改气”。建设天然气热电联产、煤改气等一批清洁能源供热示范项目,推动传统燃煤供热方式向清洁能源供热方向发展。
在建筑节能方面,实施“暖房子”工程,年内将完成125万平方米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成新建住宅小区、工业和公共建筑领域总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的海水源、土壤源热泵等新能源供热项目,继续扩大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应用。
港口作业机械也试点清洁能源。港口建设及改造项目优先购置电动设备,对现有作业机械实施“油改电”技术改造。2013年,组织青岛港开展试点项目建设,对50台套港口设备和运输车辆实施清洁能源更新改造,为全面实施奠定基础。
年内削减氮氧化物排放7000吨
针对燃煤废气的治理,将在火电、热电等重点行业全面实行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首批实施5家企业10台燃煤锅炉废气高效脱硫改造工程,5家企业13台燃煤锅炉高效除尘改造工程,使二氧化硫排放浓度降到200毫克/立方米以下,烟尘排放浓度降到30毫克/立方米以下。年内拆除30台燃煤机组的脱硫烟气旁路,提高火电行业脱硫效率和设施运行率。
针对火电、热电行业氮氧化物污染的治理,计划年内实施火电燃煤机组低氮燃烧改造或脱硝设施建设工程10项,年内削减氮氧化物排放7000吨。同时控制燃煤面源污染,以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为重点,依法查处非法销售原煤行为,大力推广使用优质型煤和燃气,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力争明年起开售国Ⅳ标准汽油
据监测,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岛城PM2.5的贡献率很大,因此,治理尾气排放将是防治大气污染的关键。《计划》预定,2013年再淘汰高污染黄标车1.5万辆;大型客货运输车辆为重点的营运黄标车淘汰500辆;淘汰财政供养单位的黄标车。研究制定国Ⅰ标准柴油黄标车提前淘汰补助政策,推动淘汰。严格落实《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区分阶段扩大高污染黄标车限行范围的通告》,实现电子化监管。
同时,车用燃油质量将升级,力争2014年1月1日起,开始销售国Ⅳ标准车用汽油,全面禁售不达标车用燃油,保证本市优质车用燃油的稳定供应,从源头上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公交、出租等行业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市区新增400辆压缩天然气公交车,2013年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累计建成50公里。
对无环保标志、冒黑烟等环境违法车辆依法予以处罚,组织开展黑烟车有奖举报活动,鼓励公众参与黑烟车整治,全市道路上行驶的黑烟车发生率控制在1‰以下。
《计划》指出,“治堵”也是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的一个重要方面。2013年将建成启用市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实现对道路交通状况实时检测与控制,及时发布调控信息,提高道路交通管控能力和水平。采取加快停车场建设、强化停车管理等有效措施,提高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
年内完成239座加油站油气治污
对工业企业扬尘污染的治理,首先完成热电、建材、物流等行业20家企业物料堆场扬尘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或改造督促企业建设封闭式物料堆场,物料堆放、装卸、输送、搅拌、粉碎、筛分等作业活动落实防风抑尘措施。治理石化、化工、家电电子、车船制造、橡胶制品等重点行业的挥发性有机废气,实施治理示范工程15项。
深化油气污染综合治理,2013年,完成239座加油站油气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全市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油气污染综合治理任务。
城市主车道至少每日洒水1次
针对城市扬尘,推出“绿色施工”,专治工地扬尘污染。凡是中心城区的建筑施工、市政工程、房屋拆除等施工工程工地围挡、沙土覆盖、地面硬化、出工地车辆冲洗、建筑拆除洒水压尘等防尘措施落实率达到97% 以上。对于物料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污染,通知执法督促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落实覆盖、密闭等措施,严肃查处乱倒乱卸、遗撒外漏等违法行为。
对市区预拌混凝土企业扬尘污染进行整治,全面推行绿色生产管理,市南、市北、李沧区绿色生产达标率达到95% 以上,其他区市达标率达到80% 以上。建设运行城市“禁现”监管平台,预拌砂浆使用量达到80万吨以上。全面整治市区石子加工点,对无证经营的依法取缔 ;对依法保留的予以规范,督促其配套污染防治设施,达标排放。
城市清扫推行“标准化作业”,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作业时实行喷雾降尘;主干道高压冲洗率不低于10%,城市主要道路车行道至少每日洒水1次。更新新型高效扫路车、密闭垃圾收集车50辆,完成160辆建筑垃圾运输车的密闭化改装。
市区96条道路披上“绿衣”
城市绿化和植树造林继续坚持,加快市区新改建绿地、山头绿化整治和道路绿化等工作,市区新改建绿地(增绿补绿、裸露地)面积350公顷,实施太平山、浮山等11个山头绿化整治,对市区96条道路进行绿化。
加快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河道涵养林、重点通道林、万亩生态林、沿海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森林公园和现代林业示范园、种苗基地建设七大生态建设等工程,新增造林面积13万亩以上。增加碳汇,净化空气。
增2处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
加强细颗粒物监测及数据分析能力建设,完善本市细颗粒物监测体系和空气污染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开展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建设2个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加强县级市细颗粒物监测工作,增加对大气能见度的监测。继续开展细颗粒物成分的分析观测,深化细颗粒物来源研究。
■链接
多地深陷“人霾大战”
过去两个月的时间,北京、济南等多地深陷“人霾大战”,青岛各相关部门也以冬季控制大气污染和应对雾霾天气为重点,开展了燃煤污染和扬尘污染、机动车排气污染集中执法检查,检查工业企业 200 多家(次)、建筑工地近100处(次);淘汰黄标车1062辆,开展路查70次,查处无环保标志车辆49辆,查处黑烟车17辆,道路上行驶的黑烟车发生率为0.19‰。
上个周,结合提前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市环保局组织开展了全市工业废气污染执法大检查,检查废气污染源单位148家,大部分企业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对部分设施不正常使用或污染物超标排放的,依法限期整改。市建委等部门组织了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的专项执法检查,检查建筑工地50多家,大多数工地能够按要求采取围挡、覆盖等措施控制扬尘污染,对个别措施不到位、造成扬尘污染的施工企业,责令立即整改,依法查处。
■声音
如何治灰霾网友有话说
4日下午,青岛市环保局就治理灰霾天向市民公开征求意见的消息,经本报官方微博@半岛都市报发布后,立刻引起了网友们的集中关注。对于《青岛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2013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网友们“有话说”。
对于《计划》拟定的7大治理灰霾措施,网友们对机动车尾气排放反应强烈。“艾利克斯小马哥”称,“再说什么都没用,只能减机动车”;网友“小弟震”则表示,“说点不实际的吧:把污染项目搬走,让绝大部分领导坐公交上下班,提高油品质量”;网友“mloving”指出油品问题的同时,称“发动机技术升级也是治理灰霾的一方面”。博友“胶东县令”发表说法称,“按说,东京比青岛车多吧,但人家没灰霾 。这说明,劣质燃油是污染罪魁!”,从行动上他表示,“青岛,干涉不了两桶油,但可以从自我做起:地铁快点,公交多点,电动多点,自然开车的就少了点。其他的,都是小问题。”
对20条具体治理细节,大多数网友都持欢迎态度,但大家更看重的还是政策落地后的成效,“希望能见效”、“经大多都是好经,关键看是谁念、怎么念”、“有措施要严格落实才能保证措施到位!”成为网友们的一致呼声。不少外地网友在得知青岛出台治理灰霾措施后,纷纷表示羡慕,“烟台大学环保文化节”感慨“希望烟台也能尽快出台相关政策”。
网友“七质”的评论则是进行了比较理性的思考,“年年说环保,锅炉也拆了,树也种了。钱花了不少,还治理不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尾气?建筑扬尘?治标不治本,关键是本到底是什么。”